
期刊简介
杂志概要 中国医疗领域的权威性期刊 《中国医院》杂志2001年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1997年6月正式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医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原“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是 中国医院协会会刊。 《中国医院》具有行业指导性和权威性,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 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强势媒体。 《中国医院》高度准确的市场定位与其一贯为读者竭诚服务的务实风格,使其成为连接相关厂商与 中国医疗机构的便捷桥梁,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使用中文出版,面向国内外发行,月刊,大16开本,内文铜版纸印刷,四封及目次、 插页彩色印刷,内文双色印刷。 杂志宗旨 创新 厚载 求实 贴近医院 服务医院 《中国医院》秉承创新、厚载、求实,贴近医院、服务医院的编辑方针,始终以读者为本,引领潮流。传播现代经营理念,报道学科重大进展,交流先进经验,发布权威信息,融导向性、先进性、学术性、权威性与实用性为一体。 《中国医院》以学术论文和实地采访报道相结合的形式,依托中国医院协会及其二十多个分会/专业委员会,聚集全国大型医院院长和医院管理专家学者,组成权威性编委会,与各省市自治区医院管理学会、协会联系紧密。其以高品质的编辑和印制质量,全面的资讯服务,成为读者十分信赖的读物。 《中国医院》的报道内容包括:医疗卫生领域权威人士访谈或论述、就医院管理经营焦点或热点问题的特别策划、政策法规及权威信息发布、著名医学专家的从医感悟、医院管理创新、管理实务、医疗机构维权与自律、医院质量、医院评审、医院安全、医院护理、医院IT、医院药事、医院文化、医患之间、学科建设、医院与法制、医院人力资源、医院后勤、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门急诊管理、实验室管理、医院建筑、院长之声、医院采风、海外视窗等。 发行分布 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面向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医院管理工作者、医疗机构科室主任、护理管理工作者、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以及热心和关注医疗服务的各界人士。 《中国医院》杂志社办理邮购业务,自办发行。 《中国医院》在中国各地数以万计的邮局办理订阅。 《中国医院》通讯员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医学院校,他们在及时向杂志社传递本地医疗机构运营动态的同时,随时征求读者对杂志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向本地医疗机构宣传征订本刊。 《中国医院》同享、传阅率: 7~8人,月均读者总数:255600人。 编委会主任委员 曹荣桂 社长、主编 张宝库 编辑部主任、副主编 郝秀兰 法律顾问 郑雪倩 发行总监 郝秀兰(兼) 美术主管 吴亦锋 广告部经理 袁英君 网站管理 吴亦锋(兼) 编 务 赵 珊 杂志官网 www.chaj.com.cn 广告经营许可证 京宣工商广字第0056号 出 版 中国医院杂志社 印 刷 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 发 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订 阅 全国各地邮局(代号:2-743) 邮 购 中国医院杂志社 100078,北京市南三环东路27号院6号楼402室 电话:(010)87677703 传真:(010)87677705 定价:每期16.00元,全年192.00元 中国标准刊号 ISSN 1671-0592 CN11-4674/R
浅谈手外伤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3-04-12 15:22:00
手是重要的劳动器官,受伤的几率较大,手的解剖比较精细,功能特殊,外伤后可造成血管、神经、肌腱、骨和关节的损伤,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因此精湛的手术技巧,良好的术前、术后护理,正确的功能锻炼是非常重要的。据统计,手外伤占骨科急诊总数的40%,我科从2007至2008年共统计手外伤254例,预后均比较理想,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手外伤;护理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患者因意外致伤后看见大量出血,异常紧张,恐惧,再者担心手术效果,产生焦虑心理,所以我们在及时给予患手包扎止血的同时,应给以同情和理解,以高度的责任心服务于患者,耐心讲解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并给予相关人员及家属做好入院宣教,卫生处置,住院须知,争取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增强患者的信心感和安全感,使患者尽量摆脱恐惧心理,增强救治信心。
1.2 体位 平卧位,患手高于心脏水平,一方面减少出血,另一方面利于静脉、淋巴回流,减轻肿胀从而缓解疼痛。
1.3 症状的护理 观察患手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毛细血管回流反应,有无肿胀、运动情况,并注意桡尺动脉搏动是否减弱或消失,以及疼痛程度,因手部神经末梢丰富,感觉神经位置表浅,剧烈的疼痛可引起血管痉挛,还可引起情绪及凝血机制等一系列的变化,因此及时评估并告知医生,给予相应的止痛药,并准确记录,以作为初步判断损伤程度。
1.4 全身观察 观察失血量及生命体征,警惕发生失血性休克,正确使用止血带,固定在上壁三分之一处,局部要有衬垫,记录时间每隔一小时松开止血带5~10 min,以防引起缺血性痉挛缩或肢体坏死,切忌将止血带帮扎在上臂中下段,以防压迫桡神经。
2 术后护理
2.1 根据麻醉方式给予相应的麻醉术后护理
2.2 体位 平卧位,患肢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静脉、淋巴回流,防止或减轻肿胀。手部尽快消肿,可减少新生纤维组织形成,防止关节活动受限。另外患侧止痛应避免长时间再卧位下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加重水肿,坐位,立位时患手用前壁吊带悬吊于胸前,勿下垂或随步行而甩动。
2.3 局部保温 应用60~100 W照明灯,距离30~40 cm,照明局部(夏季室温接近30 ℃时可免用烤灯),室温在22 ℃~25 ℃术后持续照射3~4天,以后可在早晨,夜间室温较低时照射,术后1周即可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末梢血液循环。下地活动时患手也应保暖,同时告知患者及病室人员禁止吸烟。
2.4 合理膳食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粗纤维食物并注意多饮水,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2.5 用药护理 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正确使用解痉,抗凝药物,如罂粟碱,右旋糖苷,以降低红细胞之间的凝集作用和对血管壁的附着作用,可增加血容量,降低血液黏稠度,利于血液的流通及伤口愈合,用药过程中须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2.6 病情观察与处理 (1)全身情况:患者经受创伤和手术后失血较多而降低血压,而低血压容易使吻合的血管栓塞,直接影响肢体成活。因此,术后应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2)局部情况:手部皮肤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回流反应,有无肿胀,疼痛等,损伤越严重,疼痛愈剧烈,一般2~3天开始缓解,1周左右适应,此时若疼痛未减轻且有加重迹象,应考虑感染的可能。对触觉、温觉、感觉迟钝或丧失的患者洗手时,应先用健手试温(45 ℃左右)后将患手放水中,以免烫伤,寒冷季节注意保暖,防冻伤。
2.7 功能锻炼 (1)患手各指尽量处于功能位;(2)术后3天(1~3周)进行伤指功能锻炼,不能主动锻炼的用健手帮助伤指被动练习,不断按摩,活动伤指或他人协助进行,依次是:掌指关节屈曲,指间关节伸,掌指关节伸及指间关节屈伸。拇指:腕掌关节外展,内旋,掌指关节屈伸和指间关节屈伸。肩关节上举外展与内收屈曲活动,肘关节屈伸活动每日2~3次,每次以不感到肌肉酸痛为宜。(4~6周)拆除固定物后主动进行手部精细动作的练习,如闭眼操作,捡豆子,水中抓肥皂,捏皮球等。
3 出院指导
(1)讲究个人卫生,及时修剪指甲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2)饮食:注意高热量、高蛋白饮食,有利于神经、血管的修复;(3)坚持康复训练,改善手部功能;(4)复诊:神经损伤者3周进行肌电图检查,此后间隔3个月复查一次,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同时测试患指的感觉和运动情况;(5)肌腱损伤患者出院后3周复查,此后在1.5、3、6个月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