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杂志概要 中国医疗领域的权威性期刊 《中国医院》杂志2001年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1997年6月正式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医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原“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是 中国医院协会会刊。 《中国医院》具有行业指导性和权威性,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 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强势媒体。 《中国医院》高度准确的市场定位与其一贯为读者竭诚服务的务实风格,使其成为连接相关厂商与 中国医疗机构的便捷桥梁,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使用中文出版,面向国内外发行,月刊,大16开本,内文铜版纸印刷,四封及目次、 插页彩色印刷,内文双色印刷。 杂志宗旨 创新 厚载 求实 贴近医院 服务医院 《中国医院》秉承创新、厚载、求实,贴近医院、服务医院的编辑方针,始终以读者为本,引领潮流。传播现代经营理念,报道学科重大进展,交流先进经验,发布权威信息,融导向性、先进性、学术性、权威性与实用性为一体。 《中国医院》以学术论文和实地采访报道相结合的形式,依托中国医院协会及其二十多个分会/专业委员会,聚集全国大型医院院长和医院管理专家学者,组成权威性编委会,与各省市自治区医院管理学会、协会联系紧密。其以高品质的编辑和印制质量,全面的资讯服务,成为读者十分信赖的读物。 《中国医院》的报道内容包括:医疗卫生领域权威人士访谈或论述、就医院管理经营焦点或热点问题的特别策划、政策法规及权威信息发布、著名医学专家的从医感悟、医院管理创新、管理实务、医疗机构维权与自律、医院质量、医院评审、医院安全、医院护理、医院IT、医院药事、医院文化、医患之间、学科建设、医院与法制、医院人力资源、医院后勤、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门急诊管理、实验室管理、医院建筑、院长之声、医院采风、海外视窗等。 发行分布 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面向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医院管理工作者、医疗机构科室主任、护理管理工作者、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以及热心和关注医疗服务的各界人士。 《中国医院》杂志社办理邮购业务,自办发行。 《中国医院》在中国各地数以万计的邮局办理订阅。 《中国医院》通讯员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医学院校,他们在及时向杂志社传递本地医疗机构运营动态的同时,随时征求读者对杂志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向本地医疗机构宣传征订本刊。 《中国医院》同享、传阅率: 7~8人,月均读者总数:255600人。 编委会主任委员 曹荣桂 社长、主编 张宝库 编辑部主任、副主编 郝秀兰 法律顾问 郑雪倩 发行总监 郝秀兰(兼) 美术主管 吴亦锋 广告部经理 袁英君 网站管理 吴亦锋(兼) 编 务 赵 珊 杂志官网 www.chaj.com.cn 广告经营许可证 京宣工商广字第0056号 出 版 中国医院杂志社 印 刷 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 发 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订 阅 全国各地邮局(代号:2-743) 邮 购 中国医院杂志社 100078,北京市南三环东路27号院6号楼402室 电话:(010)87677703 传真:(010)87677705 定价:每期16.00元,全年192.00元 中国标准刊号 ISSN 1671-0592 CN11-4674/R
2023年医药外贸:在机遇与挑战中前行
时间:2023-04-14 08:45:45
当前,世界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外需增长显著放缓,国际供应链格局加速重构,外贸发展环境严峻。医药外贸领域将同样受到复杂外部环境的影响,并迎来全球多国本地化生产下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2023年我国医药外贸将在挑战与机遇中前行。
国际交往畅通为复苏增长带来活力
2023年,企业“走出去”更加畅通。开年以来,海外医疗健康展会备受中国企业青睐,各地政府密集包机组织多批企业赴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地参展,包括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在内的各商会、协会也纷纷行动,助力企业出国进行商务交流,为医药外贸更好发展注入强心剂。此外,在国内举办的国际化展会如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将纷纷恢复举办,这些利好因素也将促进医药外贸更好发展。
政策体系完善激发贸易主体创造力
在产业领域,《“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国际化发展全面提速”是重要发展目标之一。我国医药监管国际化也在不断深入,2017年,我国药监部门加入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2021年9月,国家药监局启动药品检查合作计划(PIC/S)预加入申请;2022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中国通过疫苗国家监管体系(NRA)评估。这些都将促进我国医药产业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
在外贸领域,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进一步帮助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支持医药企业在ICH、PIC/S成员所在国家或地区和WHO等,注册认证中西药制剂和生物制品。去年四季度,商务部等六部门专门出台了畅通外贸企业抓订单渠道的政策举措,各地都积极支持外贸企业组团出海。2022年12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对外贸易法的决定,删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九条关于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的规定。取消备案登记,将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外贸创新活力,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带 一路”倡议十年“再出发”
2023年是共建“一带 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我国与“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不断完善多双边和区域合作机制,着力深化经贸合作,医药贸易稳步发展。
“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新兴市场为主,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市场容量,制药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为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提供了诸多机会。许多国内医药企业已在“一带 一路”市场耕耘多年且取得了优异成绩。
2019—2021年,华北制药销售覆盖32个“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取得注册证书328个,生物制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成功进入印度尼西亚市场,强势品种抗生素和维生素在非洲市场需求巨大,非洲成为华北制药销售覆盖度最高、产品注册最多的地区;绿叶制药凭借中枢神经药物思瑞康及其缓释片,实现了在拉丁美洲、非洲、东欧等高潜新兴市场的商业覆盖;君实生物授予Hikma公司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在约旦、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摩洛哥、埃及等中东和北非地区共20个国家和地区开发和商业化的独占许可,将国产创新药布局至新兴市场;东软医疗为“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全面医疗诊断服务,比如在迪拜设立子公司,提供数百台大型医疗设备,服务遍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埃及、阿联酋等。
RCEP红利持续释放
RCEP自2022年1月1日生效实施以来,关税减让、原产地累积规则、贸易便利化等制度红利,为各成员国及其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长和收益。
受RCEP实施等利好因素影响,2022年我国不少药企代表性项目纷纷启动。例如,康希诺、沃森生物、苏州艾博生物与印度尼西亚生物制药公司PT Etana Biotechnologies Indonesia签署协议,开展结核病疫苗、脑膜炎疫苗、HPV2疫苗和mRNA疗法研发等创新疫苗产品联合开发与商业化合作;药明康德计划在新加坡投资14.3亿美元建立研发和生产基地,拓展其在海外的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和CTDMO(合同测试、研发和生产)业务模式;科兴集团在新加坡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开展包括开设实验室并和当地其他实验室合作,专门研究新型病原体并研究解决方案等多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