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杂志

期刊简介

杂志概要 中国医疗领域的权威性期刊 《中国医院》杂志2001年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1997年6月正式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医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原“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是 中国医院协会会刊。 《中国医院》具有行业指导性和权威性,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 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强势媒体。 《中国医院》高度准确的市场定位与其一贯为读者竭诚服务的务实风格,使其成为连接相关厂商与 中国医疗机构的便捷桥梁,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使用中文出版,面向国内外发行,月刊,大16开本,内文铜版纸印刷,四封及目次、 插页彩色印刷,内文双色印刷。 杂志宗旨 创新 厚载 求实 贴近医院 服务医院 《中国医院》秉承创新、厚载、求实,贴近医院、服务医院的编辑方针,始终以读者为本,引领潮流。传播现代经营理念,报道学科重大进展,交流先进经验,发布权威信息,融导向性、先进性、学术性、权威性与实用性为一体。 《中国医院》以学术论文和实地采访报道相结合的形式,依托中国医院协会及其二十多个分会/专业委员会,聚集全国大型医院院长和医院管理专家学者,组成权威性编委会,与各省市自治区医院管理学会、协会联系紧密。其以高品质的编辑和印制质量,全面的资讯服务,成为读者十分信赖的读物。 《中国医院》的报道内容包括:医疗卫生领域权威人士访谈或论述、就医院管理经营焦点或热点问题的特别策划、政策法规及权威信息发布、著名医学专家的从医感悟、医院管理创新、管理实务、医疗机构维权与自律、医院质量、医院评审、医院安全、医院护理、医院IT、医院药事、医院文化、医患之间、学科建设、医院与法制、医院人力资源、医院后勤、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门急诊管理、实验室管理、医院建筑、院长之声、医院采风、海外视窗等。 发行分布 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面向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医院管理工作者、医疗机构科室主任、护理管理工作者、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以及热心和关注医疗服务的各界人士。 《中国医院》杂志社办理邮购业务,自办发行。 《中国医院》在中国各地数以万计的邮局办理订阅。 《中国医院》通讯员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医学院校,他们在及时向杂志社传递本地医疗机构运营动态的同时,随时征求读者对杂志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向本地医疗机构宣传征订本刊。 《中国医院》同享、传阅率: 7~8人,月均读者总数:255600人。 编委会主任委员 曹荣桂 社长、主编 张宝库 编辑部主任、副主编 郝秀兰 法律顾问 郑雪倩 发行总监 郝秀兰(兼) 美术主管 吴亦锋 广告部经理 袁英君 网站管理 吴亦锋(兼) 编 务 赵 珊 杂志官网 www.chaj.com.cn 广告经营许可证 京宣工商广字第0056号 出 版 中国医院杂志社 印 刷 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 发 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订 阅 全国各地邮局(代号:2-743) 邮 购 中国医院杂志社 100078,北京市南三环东路27号院6号楼402室 电话:(010)87677703 传真:(010)87677705 定价:每期16.00元,全年192.00元 中国标准刊号 ISSN 1671-0592 CN11-4674/R

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熬夜会扰乱某些癌症相关基因的自然节律,导致人体的DNA修复机制无法及时处理损伤

时间:2024-12-02 15:34:50

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这种晚睡晚起的“猫头鹰式睡眠”已经成为年轻人的常态。

不久前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Night shift schedule causes circadian dysregulation of DNA repair genes and elevated DNA damage in humans”的研究,揭示了癌症在夜班工作者中具有高发病率的原因,其机制在于熬夜会扰乱某些癌症相关基因的自然节律,导致人体的DNA修复机制无法及时处理损伤。

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熬夜会扰乱某些癌症相关基因的自然节律,导致人体的DNA修复机制无法及时处理损伤

研究团队对14名受试者进行了模拟夜班或白班工作的实验,其中7名受试者被分配到模拟白班的时间表,连续3天白天清醒(06:00-22:00);另外7名受试者被分配模拟夜班的时间表,连续3天夜间清醒(18:00-10:00)。

在模拟的3天轮班工作计划之后,受试者开始了24小时恒定的常规方案,每隔3小时通过静脉导管采集血样,进行白细胞转录组分析和DNA损伤评估。

结果显示,与白班相比,夜班参与者的血液中分离出来的白细胞具有更多的DNA损伤。进一步分析,这是因为与DNA修复相关的基因在白班条件下表现出明显的节律,在夜班条件下则失去这种节律。熬夜扰乱了癌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时间,从而在人体需要进行DNA修复时,降低了修复效率。

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熬夜会扰乱某些癌症相关基因的自然节律,导致人体的DNA修复机制无法及时处理损伤

无独有偶,近日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Aging杂志也发表了睡眠相关研究“Examining sleep deficiency and disturbance and their risk for incident dementia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older adults across 5 years in the United States”。这一研究表明睡眠障碍和睡眠不足,与痴呆症和全因死亡(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对于需要30分钟或者更长时间才能入睡的人来说,患痴呆症的风险会增加45%;每天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的人,患痴呆症的风险会增加100%,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38%!

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熬夜会扰乱某些癌症相关基因的自然节律,导致人体的DNA修复机制无法及时处理损伤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全球27%的人存在睡眠问题。为了解决睡眠问题,很多年轻人也在尝试各种方法,比如服用褪黑素,白噪音催眠等等…然而外服的褪黑素90%会被血脑屏障阻隔,无法进入大脑,只有大脑自行分泌的褪黑素才是对睡眠改善有帮助的,加大外服剂量,不仅起不到助眠作用,还会影响自身褪黑素的分泌。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睡得好呢?

(1)找出失眠原因。失眠障碍是有严格诊断标准的,短期睡不好、睡不着可以通过调整作息来改善,并不一定需要医学干预。如果1周3天以上出现失眠症状,持续3个月,并且影响了工作生活,甚至出现焦虑抑郁,则需专业的医疗干预。

(2)每天同一时间睡觉,同一时间醒来。建议晚上10-11点睡觉,早晨6-7点起床为佳。很多人的睡眠问题在于睡觉时间随心所欲,白天睡得太多,晚上就会缺少睡眠驱动力,导致生物钟被破坏。

(3)避免午后摄入刺激性饮食。咖啡在体内需要6个小时才能代谢清除,有睡眠问题的人在下午应避免喝咖啡或者茶。

(4)每天保持20-30分钟的运动。在早上或下午运动可以增加夜间的睡眠质量,但不要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这样反而会激活肌肉,导致短时间内难以入睡。

(5)营造睡觉氛围。睡前1小时将灯光调暗,营造出想要睡觉的氛围。但睡前不要看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屏幕,因为较暗的灯光有利于身体生成褪黑素,而手机屏幕则会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