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杂志

期刊简介

杂志概要 中国医疗领域的权威性期刊 《中国医院》杂志2001年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1997年6月正式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医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原“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是 中国医院协会会刊。 《中国医院》具有行业指导性和权威性,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 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强势媒体。 《中国医院》高度准确的市场定位与其一贯为读者竭诚服务的务实风格,使其成为连接相关厂商与 中国医疗机构的便捷桥梁,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使用中文出版,面向国内外发行,月刊,大16开本,内文铜版纸印刷,四封及目次、 插页彩色印刷,内文双色印刷。 杂志宗旨 创新 厚载 求实 贴近医院 服务医院 《中国医院》秉承创新、厚载、求实,贴近医院、服务医院的编辑方针,始终以读者为本,引领潮流。传播现代经营理念,报道学科重大进展,交流先进经验,发布权威信息,融导向性、先进性、学术性、权威性与实用性为一体。 《中国医院》以学术论文和实地采访报道相结合的形式,依托中国医院协会及其二十多个分会/专业委员会,聚集全国大型医院院长和医院管理专家学者,组成权威性编委会,与各省市自治区医院管理学会、协会联系紧密。其以高品质的编辑和印制质量,全面的资讯服务,成为读者十分信赖的读物。 《中国医院》的报道内容包括:医疗卫生领域权威人士访谈或论述、就医院管理经营焦点或热点问题的特别策划、政策法规及权威信息发布、著名医学专家的从医感悟、医院管理创新、管理实务、医疗机构维权与自律、医院质量、医院评审、医院安全、医院护理、医院IT、医院药事、医院文化、医患之间、学科建设、医院与法制、医院人力资源、医院后勤、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门急诊管理、实验室管理、医院建筑、院长之声、医院采风、海外视窗等。 发行分布 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面向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医院管理工作者、医疗机构科室主任、护理管理工作者、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以及热心和关注医疗服务的各界人士。 《中国医院》杂志社办理邮购业务,自办发行。 《中国医院》在中国各地数以万计的邮局办理订阅。 《中国医院》通讯员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医学院校,他们在及时向杂志社传递本地医疗机构运营动态的同时,随时征求读者对杂志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向本地医疗机构宣传征订本刊。 《中国医院》同享、传阅率: 7~8人,月均读者总数:255600人。 编委会主任委员 曹荣桂 社长、主编 张宝库 编辑部主任、副主编 郝秀兰 法律顾问 郑雪倩 发行总监 郝秀兰(兼) 美术主管 吴亦锋 广告部经理 袁英君 网站管理 吴亦锋(兼) 编 务 赵 珊 杂志官网 www.chaj.com.cn 广告经营许可证 京宣工商广字第0056号 出 版 中国医院杂志社 印 刷 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 发 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订 阅 全国各地邮局(代号:2-743) 邮 购 中国医院杂志社 100078,北京市南三环东路27号院6号楼402室 电话:(010)87677703 传真:(010)87677705 定价:每期16.00元,全年192.00元 中国标准刊号 ISSN 1671-0592 CN11-4674/R

失音

时间:2024-12-19 15:45:44

失音,(aphonia)因器质性或情感性障碍造成的生成语音不能。

由喉部肌肉或声带发生病变而引起的发音障碍叫做失音。症状为患者说话时声调变低,声音微弱,严重时发不出声音。

注意事宜 保持精神安定、生活规律,忌食辛辣厚味,有烟酒嗜好者宜戒绝之。病愈后,应避免长时间高声说话。

饮食疗法:

1.拌吃银耳。将白木耳洗净泡胀,撕成条块状,先用开水烫过,再用凉开水漂洗,之后加醋拌吃,每日两次,食量不限,2 日后即可好转。

2.拌吃芹菜。把芹菜洗净,切后,烫过加醋拌吃,每次小盘,每日2次。

3.饮浓凉茶水。将茶叶25克用开水冲一大杯浓茶水,冷却后经常饮入。

4.风油精吸入。将风油精倒在洁净的手帕上数滴,放在鼻孔上吸入,每日~6次。

5.冷敷脖颈。用冷水或冰水浸湿毛巾,敷在前颈喉头上,20分钟左右,每日-4次。

6.薄荷和杭菊花各6克,泡开水当茶饮,每日剂。

7.鸡蛋茶(治嗓子疼嗓子哑)

取新鲜鸡蛋一只,磕到饭碗里打成鸡蛋液,烧一些滚烫的开水,浇到蛋液里 把鸡蛋冲成蛋花儿,加少许白糖和香油 ,趁热喝下这就是传说中的鸡蛋茶。

8.如何保护您的嗓子

声音沙哑失声是那些需要长时间讲话或不正确使用喉咙的人,时常碰到的困扰。如果持续沙哑超过两周以上,最好找耳鼻喉科医师检查与治疗。 一般而言,禁声休息是治疗声音沙哑的最佳方法,至于声带长茧也并非一定要开刀,可先做语言治疗,当结节过大或语言治疗无效时,才必须接受喉内视镜显微手术。 以下是一些日常生活上保护嗓音的妙方:

一) 限制工作之外的说话时间,减少不必要的长时间聊天或打电话。

二) 使用适当的音量说话,善用麦克风以应付不足之音量。

三) 说话速度要慢,说话之间要常停顿吸气,一句话不要拉的太长。

四) 说话音调不宜太低或过高,而且每一句话的重音不要放前缀。

五) 悄悄话是不正确的说话方式。

六) 长时间讲话时,应多喝温开水保持咽喉湿润。

七) 尽量用腹部(即丹田)轻松发声,不要用胸部或绷紧脖子肌肉的方式讲话。

八) 不抽烟、喝酒,勿吃辛辣油炸类食物,如浓茶、咖啡、辣椒、巧克力、冷饮等。

九) 应避免用力清喉咙、咳嗽等动作。

十) 充足的睡眠,就寝之前不要吃太多东西。

十一) 适当之运动,常保持心情愉快与放松。

十二) 感冒时应尽量减少说话,此时更须多喝温开水与声带保养。

十三) 喉糖、罗汉果、枇杷膏或澎大海等,只能稍微缓解症状,不可过度依赖。

证名。声音嘶哑或不能发声,古称喑。须辨外感、内伤、得病新久,证之虚实寒热。《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皆由风邪所伤,故谓风失音不语。”《张氏医通》卷四:“喑: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盖暴喑总是寒包热邪,或本内热而后受寒,或先外感而食寒物。”一般外感多属实证,因外邪乘肺,闭塞气道所致,治宜宣肺散邪为主,用三拗汤、桑杏汤等方。久病失音,肺肾气阴两伤,治宜润肺滋肾,用清音汤、百合固金汤等方。又高声叫呼,强力骂詈,损会厌,耗伤肺气,亦可引起本证。

失音是声音嘶哑,甚至完全不能发出声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又称作“瘖”。有新久之别,新病多因外感风寒燥热之邪,或痰热内蕴而发病;久病则多属肺肾阴虚。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喉炎、声带病变、癔病性失音、喉头结核等疾病。早在《灵枢》就指出:“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唇者,音声之扇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宋代《仁斋直指》指出:“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谓“金实则无声,金破碎亦无声”,形象地说明了失音有虚实之别。

病因病机 失音有暴瘖和久瘖之别。暴瘖多属外感,猝然起病。由于风寒风热之邪侵袭肺卫,肺气不能宣散;或感受燥热之邪,熏灼津液;或嗜食肥甘厚味、饮酒吸烟,而致痰热内生,肺失清肃,皆可使声音不出。久瘖多属内伤,缓慢起病,多由久病体虚,肺燥津伤,或肺肾阴虚,精气内夺,声道燥涩而致。

辨治 失音应从病之新久、发病缓急及临床表现区分外感或内伤。外感有风寒、风热、痰热之异,内伤有肺虚、肾虚之别,宜详加审视,辨证论治。常见证型有:①风0寒束肺。猝然声音嘶哑,恶寒发热,无汗,或兼见咳嗽不爽,鼻塞,流清涕,咽痒,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治宜辛温解表,常用三拗汤加味。②外寒内热。俗称“寒包火”。证见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咽痛,口渴,咳嗽,有痰不爽,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数。治宜表散风寒,兼清里热,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味。③风热闭肺。发热,恶风,咽干,咽痛,咳嗽,有痰不爽,舌边尖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常用桑菊饮合银翘散。④痰热壅肺。多由外感风寒,失于表散,热邪入里,熏灼津液为痰,或嗜食厚味,烟酒过度,积热在里,炼液为痰所致。证见面赤,身热,汗出,烦躁口干,咽痛,渴喜凉饮,咳嗽频频,痰黄而黏稠,胸闷,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泄肺热,化痰利咽,常用清金化痰汤。⑤燥热伤肺。证见声嘶音哑,鼻干,咽干,口渴喜冷饮,周身燥热,干咳无痰,或咯痰少,黏稠难出,或带血丝,胸痛,舌质红,苔黄而干,脉细数。治宜清热润燥,常用桑杏汤、清燥救肺汤加减。⑥肝郁气滞。突然音哑,常由情志拂逆而诱发,兼见心烦易怒,或喜怒无常,胸闷不舒,喜叹息,舌质黯淡,脉弦。多见于青中年女性。治宜养肝宁心,常用甘麦大枣汤加味。⑦瘀血阻络。音哑日久,而兼见舌有瘀斑瘀点、胸闷,女性病人兼见月经不调或痛经,脉涩,声带检查见充血、肥厚、结节等病变。治宜活血化瘀,常用会厌逐瘀汤。⑧肺肾阴虚。久病声音嘶哑,逐渐加重,兼见干咳,少痰,口干,咽干,或潮热,盗汗,耳鸣,虚烦不寐,腰膝酸软,形体消瘦,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滋养肺肾,降火利咽,常用百合固金汤加减。⑨脾肺气虚。劳倦气虚,声音逐渐嘶哑,兼见疲乏无力,气短懒言,食少,便溏,自汗,舌质淡,边有齿痕,脉弱。声带检查见声带闭合不全,或声带松弛者,乃气虚不能鼓动声音。治宜益气健脾,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此外,也有因高声唱歌、演讲、悲哭、号叫,损耗津气而声音嘶哑者,可用响声破笛丸,或用玄麦甘桔汤加诃子、胖大海泡茶饮。

针刺对实证失音有较好疗效,对以癔病性失音者疗效尤著。常用穴位为廉泉、天突、合谷、太溪。慢性咽炎可采用揉人迎、廉泉、气舍、肺俞,按风府,拿合谷等推拿方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