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杂志概要 中国医疗领域的权威性期刊 《中国医院》杂志2001年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1997年6月正式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医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原“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是 中国医院协会会刊。 《中国医院》具有行业指导性和权威性,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 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强势媒体。 《中国医院》高度准确的市场定位与其一贯为读者竭诚服务的务实风格,使其成为连接相关厂商与 中国医疗机构的便捷桥梁,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使用中文出版,面向国内外发行,月刊,大16开本,内文铜版纸印刷,四封及目次、 插页彩色印刷,内文双色印刷。 杂志宗旨 创新 厚载 求实 贴近医院 服务医院 《中国医院》秉承创新、厚载、求实,贴近医院、服务医院的编辑方针,始终以读者为本,引领潮流。传播现代经营理念,报道学科重大进展,交流先进经验,发布权威信息,融导向性、先进性、学术性、权威性与实用性为一体。 《中国医院》以学术论文和实地采访报道相结合的形式,依托中国医院协会及其二十多个分会/专业委员会,聚集全国大型医院院长和医院管理专家学者,组成权威性编委会,与各省市自治区医院管理学会、协会联系紧密。其以高品质的编辑和印制质量,全面的资讯服务,成为读者十分信赖的读物。 《中国医院》的报道内容包括:医疗卫生领域权威人士访谈或论述、就医院管理经营焦点或热点问题的特别策划、政策法规及权威信息发布、著名医学专家的从医感悟、医院管理创新、管理实务、医疗机构维权与自律、医院质量、医院评审、医院安全、医院护理、医院IT、医院药事、医院文化、医患之间、学科建设、医院与法制、医院人力资源、医院后勤、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门急诊管理、实验室管理、医院建筑、院长之声、医院采风、海外视窗等。 发行分布 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面向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医院管理工作者、医疗机构科室主任、护理管理工作者、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以及热心和关注医疗服务的各界人士。 《中国医院》杂志社办理邮购业务,自办发行。 《中国医院》在中国各地数以万计的邮局办理订阅。 《中国医院》通讯员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医学院校,他们在及时向杂志社传递本地医疗机构运营动态的同时,随时征求读者对杂志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向本地医疗机构宣传征订本刊。 《中国医院》同享、传阅率: 7~8人,月均读者总数:255600人。 编委会主任委员 曹荣桂 社长、主编 张宝库 编辑部主任、副主编 郝秀兰 法律顾问 郑雪倩 发行总监 郝秀兰(兼) 美术主管 吴亦锋 广告部经理 袁英君 网站管理 吴亦锋(兼) 编 务 赵 珊 杂志官网 www.chaj.com.cn 广告经营许可证 京宣工商广字第0056号 出 版 中国医院杂志社 印 刷 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 发 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订 阅 全国各地邮局(代号:2-743) 邮 购 中国医院杂志社 100078,北京市南三环东路27号院6号楼402室 电话:(010)87677703 传真:(010)87677705 定价:每期16.00元,全年192.00元 中国标准刊号 ISSN 1671-0592 CN11-4674/R
颈臂痛
时间:2024-12-20 16:50:21
颈臂痛(pain of neck and arms),颈、肩、臂、指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骨伤科常见病证。常伴有项强,手指麻木无力或头枕部疼痛、眩晕、耳鸣、下肢沉重无力、步态不稳等症状。多见于中老年人,往往有伏案低头工作史。西医认为引起颈臂痛的疾病有许多,但颈肩部软组织、骨、关节的退行性病变和劳损性疾病最为常见,如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颈背肌筋膜炎、颈椎后韧带钙化、项韧带钙化等。中医应用手法、中药、针灸、牵引等方法治疗颈臂痛有较好疗效,只有极少数病例需手术治疗。
颈臂痛多为本虚标实证。中年以后,肝肾精血亏虚,不能滋荣筋脉。加之平素经常低头工作,缺少活动,气血呆滞不畅。饮食过于肥甘厚腻,亦会滋生痰湿,痰湿与瘀血滞气相合,阻遏经络,不通则痛。一旦感受风寒或颈项部用力不当,或夜寐位置不佳,都可诱发疼痛。也有由较剧烈的外伤而伤筋较重,瘀阻气滞,痹阻不通,发为肩臂疼痛。
颈臂痛的辨证以辨别虚实偏胜的不同类型为要点。最常见的是气血不通、痰湿痹阻的痹痛型。症状以颈、肩、臂、手指疼痛伴麻木为主。检查可发现颈活动受限、颈项肩背部有几处明显的压痛,头顶加压或同时稍侧弯颈部时麻痛加重。个别患者手指痛觉减退,握物无力。其次,为兼有肝阳上亢的眩晕型及肝肾两亏筋骨痿弱的痿证型。眩晕型除颈臂痛外还有头晕,目眩,而且眩晕与颈部活动有关,甚者颈部突然旋转后眩晕猝倒,项强,易怒,口苦,咽干等症也或存在。某些病例则以虚损为主,颈臂痛及眩晕,并伴有耳鸣,腰酸,心悸,神疲。痿证型多由颈臂痛起病,进而肢体沉重,活动牵强,步履蹒跚,小便滴沥。某些具此症状的患者以痰湿阻遏为主,或痰湿与肝脾肾虚损兼存,表现为形体似乎壮实但无力,动作迟钝,舌强,语言不利。颈臂痛的辨证还应辨别有否机械性的阻滞或其他影响气血通畅的因素,如颈椎椎体后缘明显的骨赘,后纵韧带较大的骨化块、颈肋、斜角肌挤压以及颈椎结核、肿瘤、脊髓各种病变等。这些因素有些只是产生病证的基础,而不是必然原因。但经过一定时间系统的非手术治疗无明显改善,甚至更为加重,或者在周密的检查后已发现有关病证,则可能就是这些因素引起的症状,应予辨别。
治疗颈臂痛的常用方法有手法、药物、针灸、牵引及练功等。
手法。手法能舒筋解痉,流通气血,调整筋骨的位置,有较好的效果。通常用点压、推ai揉、捏拿、摩擦等手法,配合缓慢而有力的牵引和牵引下屈伸旋转。手法前后用活血通络药液浸渍的毛巾热敷则取效更佳。近年来也采用旋转按捺手法,但不宜用于年龄偏高、有心脑血管病变,X线片上有明显压迫脊髓的因素等病例。
药物。包括外用和内服两种。外用药多以芳香宣窍、流通气血的药物制成高低适当的药枕夜寐时枕于颈部,常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内服药则按不同类型施治。痹痛型用牛蒡子汤、鹿丹汤加减,以宣通气血、豁痰通络。症状缓解后用地黄丸类合大或小活络丹滋益肝肾、活血通络以得巩固。眩晕型应予滋水涵木、平肝潜阳,用杞菊地黄汤、天麻勾藤饮加减;以虚损为主宜益肝肾、养精血,可用河车大造丸。痿证型是精血枯涸成痿,当予峻补,方如全鹿丸。若兼有痰浊或以痰浊实证为主,则宜参入化痰之品或以逐痰通络为先,方如医学心悟解语丹。
针灸。可依疼痛范围循经取穴。七星针叩打颈部棘突、椎旁及肺俞、风门等穴并予拔罐亦常应用。
牵引。能解痉舒筋,从而活血止痛,也能调整筋骨的细微错缝。有坐位、卧位及立位三种位置,亦可用配戴在项肩部的牵引架。
练功。选用颈部活动为主和增强全身体质的两类术式,如祛病延年二十势、太极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