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杂志

期刊简介

杂志概要 中国医疗领域的权威性期刊 《中国医院》杂志2001年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1997年6月正式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医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原“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是 中国医院协会会刊。 《中国医院》具有行业指导性和权威性,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 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强势媒体。 《中国医院》高度准确的市场定位与其一贯为读者竭诚服务的务实风格,使其成为连接相关厂商与 中国医疗机构的便捷桥梁,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使用中文出版,面向国内外发行,月刊,大16开本,内文铜版纸印刷,四封及目次、 插页彩色印刷,内文双色印刷。 杂志宗旨 创新 厚载 求实 贴近医院 服务医院 《中国医院》秉承创新、厚载、求实,贴近医院、服务医院的编辑方针,始终以读者为本,引领潮流。传播现代经营理念,报道学科重大进展,交流先进经验,发布权威信息,融导向性、先进性、学术性、权威性与实用性为一体。 《中国医院》以学术论文和实地采访报道相结合的形式,依托中国医院协会及其二十多个分会/专业委员会,聚集全国大型医院院长和医院管理专家学者,组成权威性编委会,与各省市自治区医院管理学会、协会联系紧密。其以高品质的编辑和印制质量,全面的资讯服务,成为读者十分信赖的读物。 《中国医院》的报道内容包括:医疗卫生领域权威人士访谈或论述、就医院管理经营焦点或热点问题的特别策划、政策法规及权威信息发布、著名医学专家的从医感悟、医院管理创新、管理实务、医疗机构维权与自律、医院质量、医院评审、医院安全、医院护理、医院IT、医院药事、医院文化、医患之间、学科建设、医院与法制、医院人力资源、医院后勤、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门急诊管理、实验室管理、医院建筑、院长之声、医院采风、海外视窗等。 发行分布 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面向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医院管理工作者、医疗机构科室主任、护理管理工作者、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以及热心和关注医疗服务的各界人士。 《中国医院》杂志社办理邮购业务,自办发行。 《中国医院》在中国各地数以万计的邮局办理订阅。 《中国医院》通讯员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医学院校,他们在及时向杂志社传递本地医疗机构运营动态的同时,随时征求读者对杂志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向本地医疗机构宣传征订本刊。 《中国医院》同享、传阅率: 7~8人,月均读者总数:255600人。 编委会主任委员 曹荣桂 社长、主编 张宝库 编辑部主任、副主编 郝秀兰 法律顾问 郑雪倩 发行总监 郝秀兰(兼) 美术主管 吴亦锋 广告部经理 袁英君 网站管理 吴亦锋(兼) 编 务 赵 珊 杂志官网 www.chaj.com.cn 广告经营许可证 京宣工商广字第0056号 出 版 中国医院杂志社 印 刷 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 发 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订 阅 全国各地邮局(代号:2-743) 邮 购 中国医院杂志社 100078,北京市南三环东路27号院6号楼402室 电话:(010)87677703 传真:(010)87677705 定价:每期16.00元,全年192.00元 中国标准刊号 ISSN 1671-0592 CN11-4674/R

藿香正气水的正确使用与禁忌

时间:2025-07-07 11:42:06

盛夏的热浪裹挟着粘腻湿气扑面而来,药箱里那支深棕色的藿香正气水总被人视为「救命稻草」。在空调房与烈日间穿梭的现代人,习惯性地将这种传统中药制剂当作万能解暑药,却不知这把双刃剑若使用不当,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健康风险。

湿热交加时的精准钥匙

解开藿香正气制剂的正确使用场景,需要先理解其组方原理。这种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经典方剂,本质是温性药物配伍,如同为寒湿困阻的身体点燃驱寒除湿的篝火。当空调冷气直吹后出现的头痛昏沉,或是贪食冷饮引发的腹胀腹泻,这类「寒湿困脾」症状才是它的适应症。福建沿海渔民常备此药对抗海上湿冷,重庆火锅店老板用它缓解冷热交替带来的胃肠不适,正是基于这种辨证逻辑。

高温中暑的用药陷阱

烈日暴晒导致的面色潮红、大汗淋漓,实为「阳暑」范畴,此时若误服藿香正气制剂,无异于火上浇油。该药含有的半夏、厚朴等成分会加重体液消耗,乙醇辅料更会加速脱水进程。2023年杭州某建筑工地就发生过工人中暑后服用藿香正气水导致休克送医的案例,这警示我们:辨别「阴暑」「阳暑」如同区分火焰与寒冰,绝不能混为一谈。

隐藏的三大用药雷区

1.酒精催化效应:单支10ml药液含4-5ml乙醇,相当于饮下小杯高度白酒。司机群体尤其需要注意,服用后驾车可能触发酒驾检测,更会与头孢类药物产生双硫仑反应。

2.过敏体质者的隐形危机:临床数据显示约3%人群会出现药疹、紫癜等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致喉头水肿。建议首次服用者先以1/3剂量测试,观察半小时无异常再足量使用。

3.慢性病患者的禁忌清单:高血压患者慎用其升压作用,糖尿病患者注意辅料中的糖分含量,消化道溃疡者可能加重黏膜损伤。

科学服用四步法

正确用法如同沏茶讲究水温与手法:①将药液倒入杯中,兑入30ml温水摇匀,避免直接刺激咽喉;②小口慢饮后静坐10分钟,待药力渗透;③续饮200ml温水助推药效,如同用流水推动药力周行全身;④两小时内忌食生冷,给脾胃创造温暖修复环境。重庆某中医院开展的对照实验显示,规范用药组症状缓解时间比随意服用组平均缩短2.3小时。

现代生活场景的灵活应用

除了传统口服方式,可将其倒入温水中用于泡脚,通过足部经络缓解空调引发的关节酸痛。户外工作者可将药液棉球置于口罩内侧,利用挥发性成分预防秽浊之气。但需注意这些创新用法日均不宜超过1次,持续使用勿超3天,避免皮肤过度吸收乙醇引发刺激。

在浙江某三甲医院的急诊日志里,夏季因滥用解暑药入院的比例高达13.7%。这个数字提醒我们:对抗暑热不能依赖单一武器,清淡饮食、适度运动、科学作息构成的健康三角,才是抵御季节病最牢固的防线。当身体发出不适信号时,不妨暂缓伸向药瓶的手,先静心感受是湿热困阻还是津液耗伤——毕竟,真正的健康之道在于读懂身体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