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杂志概要 中国医疗领域的权威性期刊 《中国医院》杂志2001年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1997年6月正式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医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原“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是 中国医院协会会刊。 《中国医院》具有行业指导性和权威性,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 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强势媒体。 《中国医院》高度准确的市场定位与其一贯为读者竭诚服务的务实风格,使其成为连接相关厂商与 中国医疗机构的便捷桥梁,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使用中文出版,面向国内外发行,月刊,大16开本,内文铜版纸印刷,四封及目次、 插页彩色印刷,内文双色印刷。 杂志宗旨 创新 厚载 求实 贴近医院 服务医院 《中国医院》秉承创新、厚载、求实,贴近医院、服务医院的编辑方针,始终以读者为本,引领潮流。传播现代经营理念,报道学科重大进展,交流先进经验,发布权威信息,融导向性、先进性、学术性、权威性与实用性为一体。 《中国医院》以学术论文和实地采访报道相结合的形式,依托中国医院协会及其二十多个分会/专业委员会,聚集全国大型医院院长和医院管理专家学者,组成权威性编委会,与各省市自治区医院管理学会、协会联系紧密。其以高品质的编辑和印制质量,全面的资讯服务,成为读者十分信赖的读物。 《中国医院》的报道内容包括:医疗卫生领域权威人士访谈或论述、就医院管理经营焦点或热点问题的特别策划、政策法规及权威信息发布、著名医学专家的从医感悟、医院管理创新、管理实务、医疗机构维权与自律、医院质量、医院评审、医院安全、医院护理、医院IT、医院药事、医院文化、医患之间、学科建设、医院与法制、医院人力资源、医院后勤、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门急诊管理、实验室管理、医院建筑、院长之声、医院采风、海外视窗等。 发行分布 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面向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医院管理工作者、医疗机构科室主任、护理管理工作者、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以及热心和关注医疗服务的各界人士。 《中国医院》杂志社办理邮购业务,自办发行。 《中国医院》在中国各地数以万计的邮局办理订阅。 《中国医院》通讯员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医学院校,他们在及时向杂志社传递本地医疗机构运营动态的同时,随时征求读者对杂志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向本地医疗机构宣传征订本刊。 《中国医院》同享、传阅率: 7~8人,月均读者总数:255600人。 编委会主任委员 曹荣桂 社长、主编 张宝库 编辑部主任、副主编 郝秀兰 法律顾问 郑雪倩 发行总监 郝秀兰(兼) 美术主管 吴亦锋 广告部经理 袁英君 网站管理 吴亦锋(兼) 编 务 赵 珊 杂志官网 www.chaj.com.cn 广告经营许可证 京宣工商广字第0056号 出 版 中国医院杂志社 印 刷 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 发 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订 阅 全国各地邮局(代号:2-743) 邮 购 中国医院杂志社 100078,北京市南三环东路27号院6号楼402室 电话:(010)87677703 传真:(010)87677705 定价:每期16.00元,全年192.00元 中国标准刊号 ISSN 1671-0592 CN11-4674/R
谈血脉康胶囊与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5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3-04-12 15:22:00
目的观察血脉康胶囊与针灸配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口服血脉康胶囊配合针灸针刺风池、气海、关元、舍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对照组采用我院常规治疗方法(西医治疗)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针剂30ml静脉滴注,l~L/'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78%,两组疗效比较,P<0.05。结论以益气活血,扩张血管促进微循环,增强微循环血液灌注为治则,本文提示血脉康胶囊与针灸结合是治疗中风后偏瘫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我院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中医益气活血、行气通络的治疗方法,以血脉康胶囊配合传统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5O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共观察了神经专科门诊及神经科住院患者100例,并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期间患者依从性良好,无中途退出观察者。治疗组50例,男38例,女l2例;年龄46—76岁;其中缺血性中风40例,出血性中风l0例。对照组5O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45—78岁;其中脑梗死36例,脑出血l4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对于性别、年龄、病程、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详细评分(采用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诊断均按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纳人标准:符合脑梗死或脑出血诊断标准,病程在半年以内的面瘫、肢体偏瘫患者;排除标准:病程超过半年以上,无明显面瘫、肢体偏瘫的患者,或短暂脑缺血(TIA)发作、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伴凝血功能障碍、脑外伤、颅内占位病变、代谢障碍、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智能障碍和深昏迷患者。
1.2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法,即:甘露醇脱水降颅压、胞磷胆碱钠活化脑细胞、氯比格雷抗血小板聚集、尼莫地平控制血压等。治疗组在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中医“益气活血、行气通络”为治疗原则,采用内服血脉康胶囊3粒,3次/d。配合针灸治疗。针刺取穴如下:气海、关元、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血海、风池;合谷为主穴。配穴:上肢配肩髂、肩髑、曲池、手三里、外关;下肢配环跳、承扶、委中、梁丘、阳陵泉、足三里、昆仑、太冲;痉挛严重上肢配天井、尺泽、十宣,下肢配梁丘、膝阳关、犊鼻。手指拘挛者配阳池;足下垂者配申脉、照海、丘墟;大腿抬举无力者配承扶、阳陵泉;小腿后曲不能,胫部发紧者配承山;口角歪斜者配地仓、颊车、下关、承浆等穴。毫针以强刺激为主,1次/d,留针30rain,1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30ml,静脉滴注,1次/d,1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月后评定疗效。
1.3疗效标准: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I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估。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一90%,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一45%,生活部分辅助;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⑤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多>l8%。
2结果
2.1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经统计学处理,)c2=12.31,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2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见表2。
由表2分析可以看出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而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针药结合能明显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同时也改善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3讨论
近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在不断地增高,是危害人类健康,致残、致死、复发率极高的疾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的结果表明,脑血管病居三大死因首位。我们体会中医“益气活血、行气通络”的理论在脑中风偏瘫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采用中药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口服血脉康胶囊3粒,3次/d。该药由鲜松叶、葛根、珍珠粉等组成,内含天然萃取的前花青素、葛根素等黄桶类、多酚类、萜类有效成分,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进而达到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J。在针灸处方上以气海、关元、合谷、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气海益气固脱;血海行气活血;足三里、三阴交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关元、合谷能改善脑供血。中风患者偏瘫肢体往往伴有肌张力增高,呈现痉挛状态,其中上肢呈屈肌痉挛并内旋,手指握屈,下肢呈伸肌痉挛并足内翻,此时,上肢针刺应以伸肌组的穴位为主,下肢以屈肌组的穴位为主,增强拮抗肌的运动功能,符合现代康复治疗理念,药物与针灸相结合相得益彰,临床应用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