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杂志概要 中国医疗领域的权威性期刊 《中国医院》杂志2001年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1997年6月正式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医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原“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是 中国医院协会会刊。 《中国医院》具有行业指导性和权威性,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 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强势媒体。 《中国医院》高度准确的市场定位与其一贯为读者竭诚服务的务实风格,使其成为连接相关厂商与 中国医疗机构的便捷桥梁,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使用中文出版,面向国内外发行,月刊,大16开本,内文铜版纸印刷,四封及目次、 插页彩色印刷,内文双色印刷。 杂志宗旨 创新 厚载 求实 贴近医院 服务医院 《中国医院》秉承创新、厚载、求实,贴近医院、服务医院的编辑方针,始终以读者为本,引领潮流。传播现代经营理念,报道学科重大进展,交流先进经验,发布权威信息,融导向性、先进性、学术性、权威性与实用性为一体。 《中国医院》以学术论文和实地采访报道相结合的形式,依托中国医院协会及其二十多个分会/专业委员会,聚集全国大型医院院长和医院管理专家学者,组成权威性编委会,与各省市自治区医院管理学会、协会联系紧密。其以高品质的编辑和印制质量,全面的资讯服务,成为读者十分信赖的读物。 《中国医院》的报道内容包括:医疗卫生领域权威人士访谈或论述、就医院管理经营焦点或热点问题的特别策划、政策法规及权威信息发布、著名医学专家的从医感悟、医院管理创新、管理实务、医疗机构维权与自律、医院质量、医院评审、医院安全、医院护理、医院IT、医院药事、医院文化、医患之间、学科建设、医院与法制、医院人力资源、医院后勤、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门急诊管理、实验室管理、医院建筑、院长之声、医院采风、海外视窗等。 发行分布 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面向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医院管理工作者、医疗机构科室主任、护理管理工作者、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以及热心和关注医疗服务的各界人士。 《中国医院》杂志社办理邮购业务,自办发行。 《中国医院》在中国各地数以万计的邮局办理订阅。 《中国医院》通讯员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医学院校,他们在及时向杂志社传递本地医疗机构运营动态的同时,随时征求读者对杂志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向本地医疗机构宣传征订本刊。 《中国医院》同享、传阅率: 7~8人,月均读者总数:255600人。 编委会主任委员 曹荣桂 社长、主编 张宝库 编辑部主任、副主编 郝秀兰 法律顾问 郑雪倩 发行总监 郝秀兰(兼) 美术主管 吴亦锋 广告部经理 袁英君 网站管理 吴亦锋(兼) 编 务 赵 珊 杂志官网 www.chaj.com.cn 广告经营许可证 京宣工商广字第0056号 出 版 中国医院杂志社 印 刷 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 发 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订 阅 全国各地邮局(代号:2-743) 邮 购 中国医院杂志社 100078,北京市南三环东路27号院6号楼402室 电话:(010)87677703 传真:(010)87677705 定价:每期16.00元,全年192.00元 中国标准刊号 ISSN 1671-0592 CN11-4674/R
论文发表指导系列一:社会科学类论文的写作方法
时间:2023-04-12 15:22:00
学术论文按研究领域、研究对象来划分,可以分为社会科学论文和自然科学论文两大类,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一下社会科学论文如何写作。顾名思义,社科类论文是研究社会问题的论文,社会科学研究是一个解谜的活动,他其实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收集资料
如果一篇成型的论文是一座房子,那资料就是房子的砖瓦,那怎么收集资料呢?
1、前期准备阶段
为了避免重复劳动,可以先把自己想写的选题准确的编写成一句话。然后用百度一下,看看这个问题现阶段有没有人论述过,如果没有人论述过,那恭喜你,这个选题肯定没问题,但缺点是你找参考资料时,会有点痛苦,当然自己有完整的资料可用,那就是个十分好的选题,编辑部最喜欢新的选题;如果这个问题有人论述过,只是论述的不完整或你对于这个问题的论述还有补充或有更正的地方,这种选题也很好;如果这个问题已经有人充分论述过了,你自己也没有新的观点,那请果断放弃这个选题,重新构思一个选题,然后重复上述步骤。这样可以避免你好不容易收集好资料了,但选题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又不得不放弃,浪费大量的精力。
2、正式收集阶段
在确定好想写的问题后,就开始收集资料,文献收集资料的收集方法有工具法、追溯法和综合法三种方法。工具法就是利用各种检索工具查找资料比如:Springer Link,EBSCO、中国知网、超星数字图书馆等。我个人写中文论文时,比较习惯用知网,因为用知网的好处是什么呢,知网收录的一般还是些不错的刊物,在检索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平时我不知道但又正好收录我所写论文的刊物,以后在投稿时多个选择总是不错的。追溯法是通过阅读已经查找到的文献的注释或参考文献来进一步寻找相关文献的方法。追溯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工具法可能遗漏的某些重要文献补充进来。综合法即将工具法和追溯法交替使用的一种文献资料收集方法,即先利用检索工具找到一些文献资料,再利用这些文献资料的注释或参考文献来査找另一些文献资料。个人觉得,综合法最好,其实我写论文时,就是用一种方法:综合法,工具法和追溯法交替使用,用工具法时看到好的文献就穷追不舍,继续追溯。
原始资料的收集途径有很多,平时工作的积累,日常生活的观察、电话询问、发问卷进行调查等,有时候把自己平时工作中的一些好方法总结一下,就是一篇不错的论文选题,然后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人文社科类论文比较少用到实验,当然也有一部分可以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二、精修选题
在你找到足够多的资料后,可能会发现原来的选题好象不那么准确了,或者说,你原来的选题没有足够的资料支撑你写出一篇好的论文,那这个时候就需要对选题进行校正或微调。一般来说,你用从文献中提炼出选题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你是从社会生活中去发现问题的,就不太会出现这种情况。另外选题一定要注意选题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创新性就是选题要有新意或有一个点是新的;科学性就是你的论文要是正确的,证明选题的资料要是对的,不能搞些错误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可行性就是你的选题如果难到你根本解决不了,那还是别选了,你都得不出什么结论,怎么可能写出好的东西呢。
三、拟定题目
怎么定题,我在基础章节里有介绍,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总的来说,题目别写太长,一般中文的别超过30个字,其实搞个十多字的题目,我觉得都差不多能写清楚了,英文别超过100字符,太长了,人家编辑一看,就头痛。我比较喜欢一开始时,拟一个初略的题,等写完后,再返回来提炼一个精准的题目。
四、撰写提纲
有些朋友在写论文时,喜欢拿起笔就写,除非你心里对于要写的东西已经十分清晰了,否则还是建议写个提纲,因为没提纲写着写着内容可能就散了。其实一篇小论文,你讲清楚一个点就行了,没必要狠不得把整个行业的问题全写出来,一个论文也就几千或小几万字,想眉毛胡子一把抓是不可能的,也写不好,写不透。
在写提纲时要注意如下三个方面:
1、紧扣选题。这个应该好理解,就是别偏题了。
2、要考虑提纲的逻辑性,注意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你不能前面的内容与后面的结论不搭边。逻辑结构一般可分为三种,一是并列结构,二是递进结构,三是综合结构。并列结构是指学术论文的各个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存在主从之分或逐层展开的关系。釆用并列结构的学术论文的各个部分之间可以调换位置而不影响逻辑的自洽性。递进结构是指学术论文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逐层深入、逐步展开的内在逻辑关系,即由第一部分自然地引出第二部分,由第二部分自然地引出第三部分……,各个部分之间的位置不可随意调整,否则就会造成逻辑混乱。综合结构是指在学术论文中交叉采用并列结构和递进结构的结构安排方式。
3、正确分配文字的比例。也就是说,你得想清楚了,哪些是重点,哪些相对可以简单叙述,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一个人身材好不好,那肯定是各部分的比例协不协调,就这个意思
五、正式行文
正式行文就象我们炒个菜一样,前面是准备食材阶段,现在是下锅开炒了,好!正式开炒。
1、“描”引言
为什么叫描呢,就是说,引言不能写太长,象划眉毛一样,轻轻的描一下就行了,但轻归轻,一定要描好看,描精彩,因为引言是文章的开头,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
引言就是引出这篇论文本论的文字,通俗点讲,就是干嘛要写这个问题,那这个时候可以介绍一下引出这个问题的背景。比如一篇教改方向的论文,当前教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那你发现这中间绝大部分东西是正确的,但还有小部分东西可以改进一下,这就是个背景,然后针对这个问题,你用了什么方法,还用上面教改的例子,比如你通过走访,得出教改采用绩效考核会更好。阐述背景,指出了问题,提出了方法,那下面就可以写正文本论了。
2、写本论
本论是论文的重要部分,也是花笔墨最多的地方,本论的写作过程是在提纲基础上,进一步推敲和明晰论点,并选取恰当而充分的材料加以论证的过程。在写作时,提纲不是一成不变和必须严格遵循的,而应根据写作时获得的新认识灵活地调整。
在撰写本论时,尤其要注意论点与论据的统一性、论据与论证方法的契合性。
(1)、论点和论据相统一。本论中使用的论据包括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这些论据既要真实可靠,又要与论点紧密结合、浑然一体,从而增强论点的说服力。
(2)论据与论证方法相契合。论据必须借助合适的论证方法,才能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论证方法主要有引证法(直接引用、间接引用)、例证法(直接证明、诠释证明)、推理法(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引申推理)、比较法(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综合比较)、分析法(因果分析、结构分析、层次分析、角度分析、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应根据论据的具体内容,酌情选用上述论证方法中的某一种或某几种。
3、归纳总结结论
一般来说,在本论的不同部分已经相应地包含着作者的观点或结论。本部分只需将这些观点或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并集中地呈现。这种归纳和总结必须是高度概括性的,不应展开,否则就容易与正文中的某些内容重复。大家在写好结论后,请记得对本文的长处和短处进行简单说明,特别是不足之处,因为人无完人,咱也不是神,不可能论述得面面俱到,大部分编辑还是喜欢看到一个谦虚的作者的。本部分还应对本论文形成的观点或结论在理论上的价值和实践中进行应用的可能前景做出中肯的剖析,并清楚地交代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和重要性。必须中肯,切忌夸夸其谈。
4、提炼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的作用在于,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就能大致了解该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得出的基本观点或研究结论。摘要分为报道性摘要和提示性摘要。报道性摘要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基本观点或研究结论,相对更为全面。提示性摘要只介绍论文的基本观点或研究结论,不提及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相对更为简洁。一般来说,在中文论文中,多数期刊采用的是提示性摘要;在英文论文中,往往采用报道性摘要。关键词和摘要具体的写法,在基础篇中也有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5、修改初稿
对于修改初稿而言,其修改的范围主要包括观点的修改、结构的修改、材料的修改、语言的修改、标题的修改等五个方面。修改初稿时应着重从这五个方面反复修改,直至达到相应的要求,方能定稿。怎么改,最起码的要求,语句要改通顺,不能有错别字,对于一些公式的或图表要进行适当的说明,否则看稿子的人会云里雾里,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千万别把编辑看成万能的,编辑的专业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看不懂的稿子,负责任的编辑会帮你找相关行业的专家进行评审,碰到不负责任的编辑,本来人家刊物就不缺稿子,编辑有时对于看不明白的稿子会直接枪毙了,咱们也不能指望碰到的每个编辑都那么敬业对不?当然大部分编辑是很敬业的,我说的是少数,另外这个论文也要尽可能多的读者能看明白不是。
在修改稿子时,需要检查一下这个论文有没有重点突破的点,我比较赞成作者写论文时,别把论点搞得太大,你就针对某一个点好好的论述,论述透就行了,这说一点那说一点什么也没说透,这种论文编辑是不喜欢的。还是用教改来进行举例说明,如果写全国教改的大政策,那对不起,除非你是行业大咖,人家编辑会喜欢,因为大咖投稿本身对刊物是种争面子的事,文章质量有时还没普通作者卡得死,当然,能当行业大咖的写出来的东西肯定也不会差,那我们就写教改中的某一个小点,不管这个点有多小,说明白了,说透了,说得有新意了,那基本就没问题了。总的来说,我们是普通人,那我们论述的东西就集中火力,突破一个点来写,绝大部分编辑会更喜欢这类稿子,从而更容易中稿。
最后,别忘记把参考文献、中图文分类号这些加到文章中去哟,还有作者简介,一般的刊物对于作者简介的格式都差不多:作者姓名,出生年月,姓别,民族(如果是汉族一般的刊物写也行不写也可)学历、职称或职务,主要研究方向,邮箱,联系地址和电话,如下例:
XXX(1990,09-),男,苗族,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桥梁工程施工管理。E-mail:XXXXXX@qq.com。联系地址及电话:北京朝阳区百子湾西里110号,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