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杂志概要 中国医疗领域的权威性期刊 《中国医院》杂志2001年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1997年6月正式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医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原“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是 中国医院协会会刊。 《中国医院》具有行业指导性和权威性,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 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强势媒体。 《中国医院》高度准确的市场定位与其一贯为读者竭诚服务的务实风格,使其成为连接相关厂商与 中国医疗机构的便捷桥梁,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使用中文出版,面向国内外发行,月刊,大16开本,内文铜版纸印刷,四封及目次、 插页彩色印刷,内文双色印刷。 杂志宗旨 创新 厚载 求实 贴近医院 服务医院 《中国医院》秉承创新、厚载、求实,贴近医院、服务医院的编辑方针,始终以读者为本,引领潮流。传播现代经营理念,报道学科重大进展,交流先进经验,发布权威信息,融导向性、先进性、学术性、权威性与实用性为一体。 《中国医院》以学术论文和实地采访报道相结合的形式,依托中国医院协会及其二十多个分会/专业委员会,聚集全国大型医院院长和医院管理专家学者,组成权威性编委会,与各省市自治区医院管理学会、协会联系紧密。其以高品质的编辑和印制质量,全面的资讯服务,成为读者十分信赖的读物。 《中国医院》的报道内容包括:医疗卫生领域权威人士访谈或论述、就医院管理经营焦点或热点问题的特别策划、政策法规及权威信息发布、著名医学专家的从医感悟、医院管理创新、管理实务、医疗机构维权与自律、医院质量、医院评审、医院安全、医院护理、医院IT、医院药事、医院文化、医患之间、学科建设、医院与法制、医院人力资源、医院后勤、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门急诊管理、实验室管理、医院建筑、院长之声、医院采风、海外视窗等。 发行分布 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面向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医院管理工作者、医疗机构科室主任、护理管理工作者、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以及热心和关注医疗服务的各界人士。 《中国医院》杂志社办理邮购业务,自办发行。 《中国医院》在中国各地数以万计的邮局办理订阅。 《中国医院》通讯员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医学院校,他们在及时向杂志社传递本地医疗机构运营动态的同时,随时征求读者对杂志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向本地医疗机构宣传征订本刊。 《中国医院》同享、传阅率: 7~8人,月均读者总数:255600人。 编委会主任委员 曹荣桂 社长、主编 张宝库 编辑部主任、副主编 郝秀兰 法律顾问 郑雪倩 发行总监 郝秀兰(兼) 美术主管 吴亦锋 广告部经理 袁英君 网站管理 吴亦锋(兼) 编 务 赵 珊 杂志官网 www.chaj.com.cn 广告经营许可证 京宣工商广字第0056号 出 版 中国医院杂志社 印 刷 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 发 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订 阅 全国各地邮局(代号:2-743) 邮 购 中国医院杂志社 100078,北京市南三环东路27号院6号楼402室 电话:(010)87677703 传真:(010)87677705 定价:每期16.00元,全年192.00元 中国标准刊号 ISSN 1671-0592 CN11-4674/R
医保新政揭秘!三中全会部署影响你我他
时间:2024-12-27 17:15:25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其中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和新部署。这些举措旨在进一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减轻人民群众的就医负担,推动全民健康福祉的提升。以下是具体分析:
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国家医疗保障局提出构建“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以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和医保大数据为核心的医保基础设施及服务能力(1),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梯次减负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体系(3),以及引导支持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等其他保障力量发挥作用(N)。
提升参保覆盖面:落实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医保,推动外地户籍中小学生、学龄前儿童在常住地参加居民医保。同时,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落地实施,逐步将灵活就业人员和城乡非就业居民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
深化医保制度改革
完善医保运行管理机制:全面做实基本医保市地级统筹,积极稳妥推动省级统筹。探索建立居民医保缴费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的长效筹资机制。科学合理制定基金预算,加强基金运行监测与风险预警。
强化医保基金监管:持续开展飞行检查和专项整治,推进智能监控和大数据监管应用,探索建立医保基金监管信用管理机制和“监管到人”机制。
优化医疗服务和价格体系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研究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开按病组或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
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通过制度化和常态化的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持续压缩流通环节的虚高价格水分。
提升医保公共服务质量
推广数字化服务:推广医保码(医保电子凭证)、移动支付等数字化服务应用,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结算范围。加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管理服务,稳妥有序扩大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
优化办事流程:稳步推进医保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优化参保缴费、转移接续等环节流程,为参保群众、定点医药机构和医药企业提供更便捷的医保服务。
推进“三医”联动改革
发挥医保在“三医”协同治理中的作用:用好医保目录准入、招标采购、支付机制等政策工具,进一步调节医疗服务供给、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赋能医疗机构发展,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
推动医药集采扩围提质:力争今年年底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合计达500个以上。
提升人民群众的医保获得感
巩固提升住院和门诊保障水平:普遍开展门诊慢性病和特殊疾病保障,稳步提高医保报销药品种类。每年动态调整医保药品目录,确保更多患者能够受益。
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为育龄妇女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医疗保障领域的新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通过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深化医保制度改革、优化医疗服务和价格体系、提升医保公共服务质量、推进“三医”联动改革以及提升人民群众的医保获得感,将进一步减轻人民群众的就医负担,推动全民健康福祉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