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杂志

期刊简介

杂志概要 中国医疗领域的权威性期刊 《中国医院》杂志2001年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1997年6月正式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医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原“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是 中国医院协会会刊。 《中国医院》具有行业指导性和权威性,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 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强势媒体。 《中国医院》高度准确的市场定位与其一贯为读者竭诚服务的务实风格,使其成为连接相关厂商与 中国医疗机构的便捷桥梁,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使用中文出版,面向国内外发行,月刊,大16开本,内文铜版纸印刷,四封及目次、 插页彩色印刷,内文双色印刷。 杂志宗旨 创新 厚载 求实 贴近医院 服务医院 《中国医院》秉承创新、厚载、求实,贴近医院、服务医院的编辑方针,始终以读者为本,引领潮流。传播现代经营理念,报道学科重大进展,交流先进经验,发布权威信息,融导向性、先进性、学术性、权威性与实用性为一体。 《中国医院》以学术论文和实地采访报道相结合的形式,依托中国医院协会及其二十多个分会/专业委员会,聚集全国大型医院院长和医院管理专家学者,组成权威性编委会,与各省市自治区医院管理学会、协会联系紧密。其以高品质的编辑和印制质量,全面的资讯服务,成为读者十分信赖的读物。 《中国医院》的报道内容包括:医疗卫生领域权威人士访谈或论述、就医院管理经营焦点或热点问题的特别策划、政策法规及权威信息发布、著名医学专家的从医感悟、医院管理创新、管理实务、医疗机构维权与自律、医院质量、医院评审、医院安全、医院护理、医院IT、医院药事、医院文化、医患之间、学科建设、医院与法制、医院人力资源、医院后勤、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门急诊管理、实验室管理、医院建筑、院长之声、医院采风、海外视窗等。 发行分布 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面向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医院管理工作者、医疗机构科室主任、护理管理工作者、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以及热心和关注医疗服务的各界人士。 《中国医院》杂志社办理邮购业务,自办发行。 《中国医院》在中国各地数以万计的邮局办理订阅。 《中国医院》通讯员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医学院校,他们在及时向杂志社传递本地医疗机构运营动态的同时,随时征求读者对杂志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向本地医疗机构宣传征订本刊。 《中国医院》同享、传阅率: 7~8人,月均读者总数:255600人。 编委会主任委员 曹荣桂 社长、主编 张宝库 编辑部主任、副主编 郝秀兰 法律顾问 郑雪倩 发行总监 郝秀兰(兼) 美术主管 吴亦锋 广告部经理 袁英君 网站管理 吴亦锋(兼) 编 务 赵 珊 杂志官网 www.chaj.com.cn 广告经营许可证 京宣工商广字第0056号 出 版 中国医院杂志社 印 刷 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 发 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订 阅 全国各地邮局(代号:2-743) 邮 购 中国医院杂志社 100078,北京市南三环东路27号院6号楼402室 电话:(010)87677703 传真:(010)87677705 定价:每期16.00元,全年192.00元 中国标准刊号 ISSN 1671-0592 CN11-4674/R

羽毛球对颈椎的隐形伤害:为什么你可能需要换个运动

时间:2025-05-22 17:31:49

你可能听说过打羽毛球对颈椎有好处,因为那些抬头挥拍的动作能拉伸颈部肌肉。但如果你是颈椎病患者,这个“好处”可能要打个问号了。想象一下,你的颈椎就像一根被过度拉扯的橡皮筋,频繁的挥拍动作会让这根已经紧绷的皮筋承受更大压力——专业运动员的颈椎病往往就是这么来的。

为什么羽毛球可能成为颈椎的隐形杀手?

当羽毛球高速飞来时,接吊球需要突然向前探头,这个动作就像急刹车时脖子被猛地甩出去(医学上叫“挥鞭样损伤”)。而扣杀时的反复后仰,则像两块积木不断碰撞,时间长了椎体边缘容易增生骨刺。更别说单手发力导致的左右肌肉失衡,可能让颈椎关节像拧毛巾一样发生旋转错位。

这些信号提醒你该换运动了

如果打完球出现手指发麻、头晕,或者转头时听到“咔咔”声,说明你的颈椎已经在抗议。特别是拍片显示曲线变直、骨刺形成的人,继续挥拍可能让僵硬的老化颈椎雪上加霜。

比羽毛球更友好的选择

试试把自己想象成一片浮叶——游泳时水的浮力能托起脊椎,让每节椎间盘像泡在温水里放松。蛙泳的对称划臂特别适合脊柱侧弯的人,自由泳则要像拉链一样保持身体笔直,避免扭动。

瑜伽和普拉提则是给脊椎穿“隐形铠甲”的运动。那些缓慢的猫牛式动作,其实在悄悄锻炼深层的腹横肌和多裂肌,这些肌肉就像内置支架一样稳住晃动的椎体。办公室族甚至可以用瑞士球练习坐姿,感受核心肌群像网状安全带般收紧的感觉。

给运动加个“缓冲垫”

如果实在舍不得羽毛球,记得把热身做得像煮面条一样充分——先慢跑让身体“变软”,再做颈部拉伸模仿写字楼里的“天花板观察游戏”。双打时多换手发球,避免总用同一侧肌肉当“劳模”。

最后记住,养护脊椎就像养护老房子,与其等承重墙(脊椎)开裂了再修补,不如平时用温和运动给它均匀减压。毕竟你的脖子不是羽毛球拍,经不起日复一日的强力扣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