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杂志

期刊简介

杂志概要 中国医疗领域的权威性期刊 《中国医院》杂志2001年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1997年6月正式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医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原“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是 中国医院协会会刊。 《中国医院》具有行业指导性和权威性,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 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强势媒体。 《中国医院》高度准确的市场定位与其一贯为读者竭诚服务的务实风格,使其成为连接相关厂商与 中国医疗机构的便捷桥梁,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使用中文出版,面向国内外发行,月刊,大16开本,内文铜版纸印刷,四封及目次、 插页彩色印刷,内文双色印刷。 杂志宗旨 创新 厚载 求实 贴近医院 服务医院 《中国医院》秉承创新、厚载、求实,贴近医院、服务医院的编辑方针,始终以读者为本,引领潮流。传播现代经营理念,报道学科重大进展,交流先进经验,发布权威信息,融导向性、先进性、学术性、权威性与实用性为一体。 《中国医院》以学术论文和实地采访报道相结合的形式,依托中国医院协会及其二十多个分会/专业委员会,聚集全国大型医院院长和医院管理专家学者,组成权威性编委会,与各省市自治区医院管理学会、协会联系紧密。其以高品质的编辑和印制质量,全面的资讯服务,成为读者十分信赖的读物。 《中国医院》的报道内容包括:医疗卫生领域权威人士访谈或论述、就医院管理经营焦点或热点问题的特别策划、政策法规及权威信息发布、著名医学专家的从医感悟、医院管理创新、管理实务、医疗机构维权与自律、医院质量、医院评审、医院安全、医院护理、医院IT、医院药事、医院文化、医患之间、学科建设、医院与法制、医院人力资源、医院后勤、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门急诊管理、实验室管理、医院建筑、院长之声、医院采风、海外视窗等。 发行分布 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面向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医院管理工作者、医疗机构科室主任、护理管理工作者、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以及热心和关注医疗服务的各界人士。 《中国医院》杂志社办理邮购业务,自办发行。 《中国医院》在中国各地数以万计的邮局办理订阅。 《中国医院》通讯员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医学院校,他们在及时向杂志社传递本地医疗机构运营动态的同时,随时征求读者对杂志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向本地医疗机构宣传征订本刊。 《中国医院》同享、传阅率: 7~8人,月均读者总数:255600人。 编委会主任委员 曹荣桂 社长、主编 张宝库 编辑部主任、副主编 郝秀兰 法律顾问 郑雪倩 发行总监 郝秀兰(兼) 美术主管 吴亦锋 广告部经理 袁英君 网站管理 吴亦锋(兼) 编 务 赵 珊 杂志官网 www.chaj.com.cn 广告经营许可证 京宣工商广字第0056号 出 版 中国医院杂志社 印 刷 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 发 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订 阅 全国各地邮局(代号:2-743) 邮 购 中国医院杂志社 100078,北京市南三环东路27号院6号楼402室 电话:(010)87677703 传真:(010)87677705 定价:每期16.00元,全年192.00元 中国标准刊号 ISSN 1671-0592 CN11-4674/R

现代人湿气困局与祛湿方案

时间:2025-06-30 14:26:44

入夏以来,高温与湿气交织形成的暑湿邪气,正悄然影响着现代人的健康。空调房与冰饮构成的温差陷阱、久坐少动的工作模式、高油高盐的外卖饮食,共同构成了一张困住现代人健康的湿气网。办公室白领对着电脑昏昏欲睡,学生群体捧着书本难以集中,中老年人群爬三层楼就气喘吁吁——这些症状背后,都暗藏着脾虚湿困的危机。

解码现代人的湿气三重困

当身体这台精密的仪器开始出现运转迟缓,往往是湿邪在作祟。中医理论中将脾称为“后天之本”,如同工厂的中央输送带,负责将饮食转化为能量并输送到全身。但现代人日均久坐时间超过8小时,加上冰镇饮品不断冲刷脾胃阳气,这条输送带逐渐被湿气形成的“淤泥”阻滞。

困顿警报一:持续性疲惫

不同于普通劳累,湿气引发的疲劳具有晨起困重、午后加剧的特征。就像穿着浸水棉衣行动,即便夜间睡眠充足,晨起仍觉四肢灌铅,这是湿性重浊的典型表现。办公室白领常见的“午饭后昏迷期”,本质是湿气阻碍了脾胃升清功能,导致脑部供能不足。

困顿警报二:反常食欲波动

脾胃被湿气困阻时,会出现“虚假饱胀感”。学生群体常见的饭点不饿、饭后胃胀,或是突然暴饮暴食后又食欲全无,都是脾胃运化失司的信号。这种现象在空调环境工作者中尤为明显,低温环境使体表毛孔闭合,本该通过汗液排出的湿气转而内攻脏腑。

困顿警报三:隐形肥胖危机

腰腹赘肉堆积本质是“痰湿型肥胖”,当脾脏运化水湿功能下降,多余水分与代谢废物混合形成粘稠的痰湿,如同河道淤积的泥沙。更年期女性常见的腰围突增现象,正是代谢速率下降与湿气双重作用的结果。

三杯祛湿茶饮构建内防线

针对现代生活场景改良的传统茶方,既保留祛湿本质,又适应快节奏生活。每杯茶饮都像精准的湿气捕手,从不同维度瓦解湿邪:

薏仁醒脾茶

取炒制薏仁30克文火慢煮,待米香弥漫即可。这道“祛湿先锋”特别适合晨间饮用,其利水渗湿功效如同精密滤网,能将组织间隙多余水分导出。办公室人群可将煮好的茶汤装入保温杯,持续饮用能改善眼睛浮肿、小腿沉重等水液代谢问题。

陈皮理气茶

五年陈化的新会陈皮5克,85℃热水悬冲激发香气。这道“脾胃调节剂”专克饭后腹胀,陈皮含有的挥发油能增强胃蛋白酶活性,如同给消化系统安装增压泵。适合外卖族在油腻餐后饮用,搭配指尖按压中脘穴效果更佳。

茯苓安神茶

去皮茯苓片30克配合竹茹10克共煮,形成独特的“双通道排湿”。茯苓淡渗利湿搭配竹茹化痰清热,如同给身体安装双排水系统。学生群体晚间饮用,既能消除脑力劳动后的头部昏沉,又可缓解备考压力导致的虚性亢奋。

三式导引术激活代谢引擎

祛湿不应局限于静态调理,更需要动态激活。以下动作设计兼顾不同场景需求,每式持续3分钟即可启动代谢开关:

八段锦之单举调脾胃

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吸气时左右手交替上托下按,如撑天按地之势。这个流传八百年的经典动作暗含内脏按摩原理,通过交替牵拉膈肌促进胆汁分泌,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在晨练时练习。注意手掌上推时想象推开千斤重物,下落时如按水中浮球。

办公室椅上旋腰式

坐姿保持脊柱直立,双手扶椅背,以肚脐为轴缓慢画圆。这个改良动作能激活带脉——人体唯一的横向经络,如同给腰部装上隐形塑形带。建议白领群体每小时练习1分钟,配合腹式呼吸可增强肠蠕动频率。

靠墙静力深蹲

背部贴墙缓缓下蹲至大腿平行,保持腰背挺直。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能同时刺激脾经、胃经、膀胱经,相当于给下肢安装三台抽水泵。青少年群体每日练习3组,每组1分钟,能有效改善久坐导致的代谢迟滞。

立体防护体系搭建要诀

真正有效的祛湿方案需要时空维度配合:晨起饮用薏仁茶配合八段锦打开气机;午餐后陈皮茶搭配旋腰式促进运化;晚间茯苓茶辅以热水泡脚引火归元。特殊人群可进行个性化调整,如更年期女性加强力量训练提升基础代谢,脑力工作者增加百合、莲子等安神食材。

需要特别注意,祛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排病反应:如舌苔暂时增厚、大便次数增多等,这是湿邪外排的正常现象。若出现明显口干、燥热,可将薏仁茶调整为隔日饮用,并增加山药、银耳等滋阴食材平衡。这个夏天,通过茶饮与导引的协同作用,让我们重建脾胃运化枢纽,让身体恢复应有的轻盈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