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杂志

期刊简介

杂志概要 中国医疗领域的权威性期刊 《中国医院》杂志2001年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1997年6月正式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医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原“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是 中国医院协会会刊。 《中国医院》具有行业指导性和权威性,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 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强势媒体。 《中国医院》高度准确的市场定位与其一贯为读者竭诚服务的务实风格,使其成为连接相关厂商与 中国医疗机构的便捷桥梁,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使用中文出版,面向国内外发行,月刊,大16开本,内文铜版纸印刷,四封及目次、 插页彩色印刷,内文双色印刷。 杂志宗旨 创新 厚载 求实 贴近医院 服务医院 《中国医院》秉承创新、厚载、求实,贴近医院、服务医院的编辑方针,始终以读者为本,引领潮流。传播现代经营理念,报道学科重大进展,交流先进经验,发布权威信息,融导向性、先进性、学术性、权威性与实用性为一体。 《中国医院》以学术论文和实地采访报道相结合的形式,依托中国医院协会及其二十多个分会/专业委员会,聚集全国大型医院院长和医院管理专家学者,组成权威性编委会,与各省市自治区医院管理学会、协会联系紧密。其以高品质的编辑和印制质量,全面的资讯服务,成为读者十分信赖的读物。 《中国医院》的报道内容包括:医疗卫生领域权威人士访谈或论述、就医院管理经营焦点或热点问题的特别策划、政策法规及权威信息发布、著名医学专家的从医感悟、医院管理创新、管理实务、医疗机构维权与自律、医院质量、医院评审、医院安全、医院护理、医院IT、医院药事、医院文化、医患之间、学科建设、医院与法制、医院人力资源、医院后勤、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门急诊管理、实验室管理、医院建筑、院长之声、医院采风、海外视窗等。 发行分布 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面向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医院管理工作者、医疗机构科室主任、护理管理工作者、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以及热心和关注医疗服务的各界人士。 《中国医院》杂志社办理邮购业务,自办发行。 《中国医院》在中国各地数以万计的邮局办理订阅。 《中国医院》通讯员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医学院校,他们在及时向杂志社传递本地医疗机构运营动态的同时,随时征求读者对杂志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向本地医疗机构宣传征订本刊。 《中国医院》同享、传阅率: 7~8人,月均读者总数:255600人。 编委会主任委员 曹荣桂 社长、主编 张宝库 编辑部主任、副主编 郝秀兰 法律顾问 郑雪倩 发行总监 郝秀兰(兼) 美术主管 吴亦锋 广告部经理 袁英君 网站管理 吴亦锋(兼) 编 务 赵 珊 杂志官网 www.chaj.com.cn 广告经营许可证 京宣工商广字第0056号 出 版 中国医院杂志社 印 刷 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 发 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订 阅 全国各地邮局(代号:2-743) 邮 购 中国医院杂志社 100078,北京市南三环东路27号院6号楼402室 电话:(010)87677703 传真:(010)87677705 定价:每期16.00元,全年192.00元 中国标准刊号 ISSN 1671-0592 CN11-4674/R

拔智齿后千万别做这5件事

时间:2025-08-08 15:16:45

智齿,这个现代人颌骨退化的“遗留产物”,常常因为萌出空间不足或角度歪斜而成为口腔健康的隐患。当它斜向生长时,牙冠与牙龈形成的盲袋就像口袋一样堆积食物残渣,引发厌氧菌感染,导致牙龈肿胀、疼痛甚至溢脓。此时拔除智齿成为解决根本问题的选择,但术后护理的疏忽可能让康复过程雪上加霜——那些看似平常的吸管、冷饮或健身计划,都可能成为伤口愈合的“隐形杀手”。

血凝块:伤口愈合的生命线

拔牙后,医生会让患者咬住棉球或纱布30-60分钟,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关乎生死——血凝块的形成是愈合的第一步。这个由血液纤维蛋白构成的“天然创可贴”,能隔离外界刺激并促进组织再生。然而,用吸管喝饮料产生的负压、剧烈运动导致的血压波动,甚至一次用力的漱口,都可能像台风掀走屋顶般破坏这层保护膜。临床数据显示,约20%的干槽症(拔牙后骨面暴露的剧痛并发症)源于术后24小时内不当行为导致的凝血块脱落。

冷饮的甜蜜陷阱

“喝冰奶茶镇痛”是常见的认知误区。虽然低温能暂时收缩血管减轻疼痛,但冷饮中的糖分和颗粒物会渗入创面,成为细菌培养皿。更危险的是吸吮动作——就像拔掉泳池排水塞形成的漩涡,口腔负压会直接抽离脆弱的新生组织。建议选择室温的淡盐水或纯净水,用杯子小口饮用,如同给伤口铺上一层“无菌水膜”。

运动达人请注意:你的肾上腺素在造反

健身爱好者常急于恢复训练,但拔牙后24小时内的剧烈运动会导致两个致命问题:心跳加速使毛细血管压力倍增,可能冲破初愈的创面;汗液中的盐分经口腔时会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灼烧感。曾有患者因拔牙次日参加马拉松导致颌面部血肿的案例。建议选择静态拉伸或冥想,将代谢率控制在静息状态的1.2倍以内。

饮食清单:从分子料理到婴儿辅食

术后2小时方可进食的窗口期后,食物的质地和温度需要精密控制。过热的面汤会溶解纤维蛋白网,而坚果碎屑可能像玻璃渣般嵌入牙槽窝。理想选择是40℃左右的南瓜粥或土豆泥,其β-胡萝卜素和淀粉能形成保护性胶体。切记避免酒精和辣椒素——它们就像在伤口上泼洒消毒酒精,虽杀菌却会灼伤新生肉芽组织。

隐蔽雷区:那些被忽视的日常习惯

抽烟者需特别注意,尼古丁会使末梢血管痉挛,将创面供氧量降低至正常值的30%;习惯性舔舐伤口则如同反复揭开结痂,会延长愈合时间3-5天。甚至睡姿也有讲究——平躺时头部静脉压升高,可能诱发迟发性出血,建议采用15度角的半卧位休息。

当出现持续渗血、跳动性疼痛或腐败性口臭时,提示可能发生感染或干槽症。此时切勿自行服用抗生素,因为不同菌群需要特异性药物应对。例如厌氧菌感染需配合甲硝唑,而普通球菌类则需阿莫西林。及时复诊进行专业清创,才能避免颌骨骨髓炎等严重后果。

现代牙科技术已使拔智齿成为门诊常规操作,但人体组织的愈合永远遵循自然法则。就像不能催促蝴蝶破茧,对待牙槽窝的修复也需要敬畏之心。那些暂时放弃的奶茶、健身和麻辣火锅,终将以更健康的口腔环境回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