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杂志概要 中国医疗领域的权威性期刊 《中国医院》杂志2001年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1997年6月正式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医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原“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是 中国医院协会会刊。 《中国医院》具有行业指导性和权威性,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 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强势媒体。 《中国医院》高度准确的市场定位与其一贯为读者竭诚服务的务实风格,使其成为连接相关厂商与 中国医疗机构的便捷桥梁,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使用中文出版,面向国内外发行,月刊,大16开本,内文铜版纸印刷,四封及目次、 插页彩色印刷,内文双色印刷。 杂志宗旨 创新 厚载 求实 贴近医院 服务医院 《中国医院》秉承创新、厚载、求实,贴近医院、服务医院的编辑方针,始终以读者为本,引领潮流。传播现代经营理念,报道学科重大进展,交流先进经验,发布权威信息,融导向性、先进性、学术性、权威性与实用性为一体。 《中国医院》以学术论文和实地采访报道相结合的形式,依托中国医院协会及其二十多个分会/专业委员会,聚集全国大型医院院长和医院管理专家学者,组成权威性编委会,与各省市自治区医院管理学会、协会联系紧密。其以高品质的编辑和印制质量,全面的资讯服务,成为读者十分信赖的读物。 《中国医院》的报道内容包括:医疗卫生领域权威人士访谈或论述、就医院管理经营焦点或热点问题的特别策划、政策法规及权威信息发布、著名医学专家的从医感悟、医院管理创新、管理实务、医疗机构维权与自律、医院质量、医院评审、医院安全、医院护理、医院IT、医院药事、医院文化、医患之间、学科建设、医院与法制、医院人力资源、医院后勤、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门急诊管理、实验室管理、医院建筑、院长之声、医院采风、海外视窗等。 发行分布 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面向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医院管理工作者、医疗机构科室主任、护理管理工作者、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以及热心和关注医疗服务的各界人士。 《中国医院》杂志社办理邮购业务,自办发行。 《中国医院》在中国各地数以万计的邮局办理订阅。 《中国医院》通讯员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医学院校,他们在及时向杂志社传递本地医疗机构运营动态的同时,随时征求读者对杂志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向本地医疗机构宣传征订本刊。 《中国医院》同享、传阅率: 7~8人,月均读者总数:255600人。 编委会主任委员 曹荣桂 社长、主编 张宝库 编辑部主任、副主编 郝秀兰 法律顾问 郑雪倩 发行总监 郝秀兰(兼) 美术主管 吴亦锋 广告部经理 袁英君 网站管理 吴亦锋(兼) 编 务 赵 珊 杂志官网 www.chaj.com.cn 广告经营许可证 京宣工商广字第0056号 出 版 中国医院杂志社 印 刷 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 发 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订 阅 全国各地邮局(代号:2-743) 邮 购 中国医院杂志社 100078,北京市南三环东路27号院6号楼402室 电话:(010)87677703 传真:(010)87677705 定价:每期16.00元,全年192.00元 中国标准刊号 ISSN 1671-0592 CN11-4674/R
医学类健康科普视频制作指南:选题、制作、剪辑,一篇文章全讲透!
时间:2025-09-15 15:08:33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医学健康知识对于大众而言至关重要,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医学概念常常让普通民众望而却步。而医学类健康科普视频,以其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特点,成为了传播医学知识、提升大众健康素养的有力工具。如果你正渴望掌握医学类健康科普视频的制作方法,那么这篇文章将为你提供全面且实用的指导。
点击上方名片,即可快速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在这个公众号里,我们精心打造了一个医学知识交流与资源共享的优质平台。对于从事医学研究、写作以及投稿的专业人士来说,这里提供了丰富且实用的资源。我们不仅会推荐 SCI 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以及普刊杂志,让你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精准选择合适的投稿目标;还会及时更新刊期信息,使你能够提前规划投稿时间,避免错过重要节点。同时,我们还分享写作技巧和投稿技巧,从论文的选题构思、结构搭建到语言表达,再到投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应对策略,全方位助力你提升论文质量和投稿成功率。
感谢您的关注~这份关注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和鼓励,也让我们更有动力为大家提供更优质的内容。
要是大家在医学期刊方面,例如论文写作、投稿发表等,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扫描文末二维码找我。无论你是对论文的格式规范存在疑问,还是在选择期刊时犹豫不决,亦或是在投稿后遭遇了各种状况,都可以毫无顾虑地向我咨询。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我所能为你排忧解难。
如果觉得文章内容不错,可以点赞、收藏,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哦~你的点赞是对我们内容质量的认可,收藏则方便你在需要时随时回顾查阅,而分享更是能让更多的朋友受益,一起在医学知识的学习和传播道路上共同进步。
若有加急录用出刊的需求,可以添加老师微信:yixue2959 咨询!在学术研究中,时间有时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如果你面临着时间紧迫、需要加急录用出刊的情况,不妨添加老师的微信,老师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为你提供专业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帮助你顺利完成学术成果的发表。
先跟大家打个招呼:如果你正准备制作医学科普视频,却愁得头发都掉了一半,那么恭喜你,这篇文章就是那瓶能让你“生发”的“生发水”。制作医学科普视频并非易事,从选题的新颖性到内容的准确性,从拍摄的技巧到剪辑的流畅度,每一个环节都可能让你绞尽脑汁、疲惫不堪。但别担心,接下来的内容将为你拨开迷雾,让你在视频制作的道路上少走弯路,重新找回创作的热情和信心。
今天咱们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把选题、制作、剪辑这三个环节像一条龙服务一样讲得明明白白,让你下次打开剪映软件时,心里不再发虚,能够自信满满地开始创作。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剖析每个环节的关键要点和实用技巧,让你在短时间内掌握医学类健康科普视频制作的核心方法,轻松打造出高质量、受欢迎的科普视频。
一、选题:别一上来就讲“全身检查”,先把镜头聚焦在“小痛点”上
先从“我”的角度出发思考
在寻找选题时,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从自身的生活经历和身边人的需求出发。问问自己:今天我妈问了我什么问题?妈妈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她的疑问往往代表着很多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对医学知识的困惑。比如,她可能会问“最近总是失眠怎么办”“吃什么食物能补钙”等。今天同事抱怨了什么事情?同事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健康问题,他们的抱怨可能是“长时间对着电脑,眼睛又干又涩”“工作压力大,头发掉得厉害”等。今天热搜里有哪些和医学相关的内容?热搜反映了当下社会的关注热点,其中与医学相关的话题往往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和传播性。例如,某明星突发疾病、某种新型疾病的出现等。把这些问题统统记录下来,然后筛掉那些晦涩难懂的学术黑话,剩下的就是你的选题库了。学术黑话虽然专业,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可能难以理解,我们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医学知识,让更多的人能够轻松接受。
三把筛子帮你精准选题
高频:如果平均每天有 10 个人问“体检报告怎么看”,那么这个话题就值得做。高频问题意味着有大量的人关注,制作相关的科普视频能够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具有较高的传播价值。而且,由于关注的人多,视频的播放量和互动率也可能会更高。
易错:网上那些越离谱的谣言,科普的价值就越高。在信息泛滥的网络时代,各种医学谣言层出不穷,比如“吃某种食物可以治愈癌症”“某种偏方能根治糖尿病”等。这些谣言不仅会误导大众,还可能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通过制作科普视频来辟谣,能够为观众提供正确的医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可落地:如果 5 句话就能把问题说清楚,那就别拍成 50 句的长视频。观众的时间是宝贵的,他们更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因此,选题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比如,介绍一些简单的健康小贴士、常见的急救方法等,让观众能够轻松理解和应用。
爆款公式=痛点+场景+数字
例:“熬夜后心脏突突跳,3 个动作 30 秒自测风险”。这个选题中,痛点是“熬夜心慌”,很多人都有熬夜的习惯,熬夜后出现心脏不适的情况也比较常见,这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场景是“深夜刷手机”,生动地描绘了人们熬夜的常见状态,让观众更容易代入。数字“3 个动作 30 秒”则明确了自测风险的方法和时间,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按照这个公式来制作选题,完播率会显著提升。因为观众在看到这样的标题时,会被其中的痛点所吸引,想要了解如何在特定场景下解决问题,而明确的数字又让他们觉得内容简洁实用,值得一看。
二、制作:镜头语言别“端着”,让观众感觉你就在他对面唠嗑
开场 3 秒定生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观众的注意力非常有限,视频的开场至关重要。把结论放在最前面:“体检报告上这 3 个箭头,90%的人看错了。”这样的开场直接抛出核心观点,能够迅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说完立刻切换画面,不给观众走神的机会。如果开场过于冗长或平淡,观众可能会失去继续观看的兴趣,导致视频的完播率降低。
画面三板斧
真人出镜:可以穿白大褂,但别穿得像要去领奖一样正式,衬衫搭配听诊器就足够了。真人出镜能够增加视频的可信度和亲和力,让观众更容易产生信任感。但过于正式的穿着可能会让观众感到距离感,而衬衫搭配听诊器的装扮既体现了专业性,又显得亲切自然,符合医学科普视频的风格。
动态字幕:关键数字、动作名称等,直接打在屏幕上,方便观众观看,不用暂停截图。动态字幕能够突出重点信息,让观众在观看视频时能够快速抓住关键内容。比如,在介绍某种健康指标的正常范围时,将数字以动态字幕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观众一目了然。
道具演示:像血压计、血糖仪、模型心脏等道具,能上手操作演示的就别只摆拍。道具演示能够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医学知识和操作方法,增强视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比如,在讲解如何正确测量血压时,使用血压计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观众清楚地看到每一个步骤和注意事项。
节奏像“抖包袱”
每 10 - 15 秒设置一个小梗,每 30 秒抛出一个结论。这样的节奏能够保持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始终保持对视频的兴趣。举例:0 - 5 秒:抛出问题,比如“你知道吗,错误的坐姿可能会影响你的脊柱健康”。5 - 15 秒:展示错误做法(配上夸张表情和弹幕吐槽),可以拍摄一个人弯腰驼背坐在椅子上的画面,同时配上夸张的表情和弹幕吐槽,如“这姿势,脊柱都要哭啦”。15 - 30 秒:给出正确做法并简单解释原理,展示正确的坐姿,并解释正确的坐姿如何保持脊柱的自然曲线,减轻脊柱的压力。30 - 35 秒:设置彩蛋(比如“评论区告诉我你中了几条”),引导观众参与互动,增加视频的活跃度。
三、剪辑:剪的不是视频,是“废话”
剪映三步走
去停顿:语气词、嗯啊哦等停顿词,一键删除。在拍摄视频时,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使用一些语气词和停顿词,这些词语会影响视频的流畅度和专业性。通过剪映软件的一键删除功能,可以快速去除这些不必要的词语,让视频更加简洁明了。
加放大:说到关键数字时,镜头瞬间放大,制造“划重点”的效果。关键数字往往是视频中的重点信息,通过镜头放大可以让观众更加关注这些数字,加深他们的印象。比如,在介绍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时,将数字“10%”瞬间放大,突出其重要性。
叠音效:心跳声、提示音等音效,0.5 秒就足够,多了就成噪音。音效能够增强视频的氛围和节奏感,但要注意音效的使用要适度。0.5 秒的音效能够起到提示和强调的作用,而不会让观众感到厌烦。比如,在展示重要信息时,添加一个短暂的提示音,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字幕模板
标题:24 号加粗字体,居中对齐。标题是视频的重要组成部分,24 号加粗字体能够使标题更加醒目,居中对齐则让标题看起来更加整齐美观。
重点词:用黄色高亮显示。黄色是一种比较醒目的颜色,用黄色高亮显示重点词能够让观众快速抓住关键内容,提高信息获取效率。
引用文献:8 号灰色字体,放在左下角,不抢主角的风头。在医学科普视频中,引用文献能够增加内容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但引用文献不能过于突出,以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8 号灰色字体放在左下角,既能够显示文献信息,又不会影响视频的整体效果。
封面三板斧
大字报:10 个字以内,黑底黄字最显眼。封面是观众第一眼看到的内容,大字报能够快速传达视频的核心主题。黑底黄字的搭配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能够在众多视频中脱颖而出,吸引观众点击观看。
表情图:用医生惊讶脸加上红色箭头。表情图能够增加封面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医生惊讶脸能够引起观众的好奇心,红色箭头则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让他们更加关注封面中的关键信息。
数字:像 99%、3 天、7 步这样的数字,越大越吸睛。数字具有直观性和说服力,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封面中使用较大的数字,能够让观众快速了解视频的亮点和价值,激发他们观看的欲望。
四、避坑清单:别让好内容毁在“审核”里
用词替换
“治疗”→“改善”,“症状”→“表现”,“副作用”→“可能出现的不适”。在医学科普视频中,用词要准确规范,同时要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容易引起误解的词语。一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含义,为了确保观众能够正确理解视频内容,同时避免审核问题,我们需要对一些词语进行替换。比如,“治疗”通常意味着治愈疾病,而“改善”则更侧重于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使用“改善”更加客观准确。“症状”比较专业,用“表现”来替换,更通俗易懂。“副作用”可能会让观众产生恐惧心理,用“可能出现的不适”来描述,更加温和、准确。
画面禁忌
不展示血腥画面、不展示伤口缝合过程。血腥画面和伤口缝合过程可能会引起观众的不适,尤其是对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人来说,可能会产生心理阴影。而且,这类画面也不符合医学科普视频的定位,我们旨在传播健康知识,而不是展示恐怖场景。
拍摄医疗器械镜头时,先擦干净,别让血渍抢镜。医疗器械的清洁和卫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镜头中出现血渍等污渍,不仅会影响视频的美观度,还会让观众对医疗器械的卫生状况产生质疑,降低视频的可信度。因此,在拍摄前一定要将医疗器械擦干净,确保画面整洁。
患者面部一定要打码,连眼角纹都别露出来。保护患者隐私是医学伦理的重要原则,在医学科普视频中,如果涉及到患者的画面,一定要对患者面部进行打码处理,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即使是眼角纹等细微特征,也可能被他人识别出患者的身份,因此要做到全面打码。
免责声明万能模板
“本视频仅作科普,不能替代医生当面诊疗,如有疑问请及时就医。”放在视频最后 3 秒,白底黑字,不闪不跳。医学科普视频的目的是传播医学知识,提高大众的健康素养,但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诊断和治疗。因此,在视频中添加免责声明是非常必要的。将免责声明放在视频最后 3 秒,白底黑字,不闪不跳,能够让观众在观看完视频后清晰地看到声明内容,避免产生误解和纠纷。
五、彩蛋:一条视频如何二次、三次利用
截 3 张图,发到小红书上
“体检报告 3 个箭头,你中了吗?”小红书是一个以图片和短视频分享为主的社交平台,用户群体以年轻女性为主,对健康、美容、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截取视频中的 3 张精彩图片,配上吸引人的标题,发到小红书上,能够吸引小红书用户的关注,引导他们观看完整的视频。同时,还可以在图片下方添加一些简短的文字介绍,进一步说明视频的内容和亮点。
剪 15 秒预告,发到抖音上
“30 秒教你读懂心电图”抖音是一个短视频社交平台,用户数量庞大,传播速度快。剪取视频中最精彩、最具吸引力的 15 秒内容,制作成预告片,发到抖音上。预告片要突出视频的核心亮点,吸引用户点击观看完整视频。比如,以“30 秒教你读懂心电图”为标题,展示视频中关于心电图解读的关键部分,让用户在短时间内了解视频的价值。
把脚本拆成文字,发到公众号上
就是你现在看到的这篇。公众号是一个内容深度传播的平台,适合发布长文和详细的内容。将视频脚本拆成文字,发到公众号上,能够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视频的内容和背后的医学知识。同时,还可以在文字中添加一些相关的图片、图表和参考文献,增强内容的可信度和专业性。此外,公众号的互动功能也能够让观众与作者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讨论,进一步提高内容的质量和影响力。
做医学科普视频,最怕的就是“自嗨”。记住:观众不是来看你背书的,而是来“抄作业”的。把复杂的事情说简单,把观众焦虑的心安抚下来,你就成功了。在制作医学科普视频时,我们要始终以观众的需求为导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的形式传播医学知识。不要过于追求专业和深度,而忽略了观众的接受能力。只有让观众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我们的科普视频才具有实际意义。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制作出高质量的医学类健康科普视频,为提升大众健康素养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