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杂志

期刊简介

杂志概要 中国医疗领域的权威性期刊 《中国医院》杂志2001年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1997年6月正式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医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原“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是 中国医院协会会刊。 《中国医院》具有行业指导性和权威性,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 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强势媒体。 《中国医院》高度准确的市场定位与其一贯为读者竭诚服务的务实风格,使其成为连接相关厂商与 中国医疗机构的便捷桥梁,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使用中文出版,面向国内外发行,月刊,大16开本,内文铜版纸印刷,四封及目次、 插页彩色印刷,内文双色印刷。 杂志宗旨 创新 厚载 求实 贴近医院 服务医院 《中国医院》秉承创新、厚载、求实,贴近医院、服务医院的编辑方针,始终以读者为本,引领潮流。传播现代经营理念,报道学科重大进展,交流先进经验,发布权威信息,融导向性、先进性、学术性、权威性与实用性为一体。 《中国医院》以学术论文和实地采访报道相结合的形式,依托中国医院协会及其二十多个分会/专业委员会,聚集全国大型医院院长和医院管理专家学者,组成权威性编委会,与各省市自治区医院管理学会、协会联系紧密。其以高品质的编辑和印制质量,全面的资讯服务,成为读者十分信赖的读物。 《中国医院》的报道内容包括:医疗卫生领域权威人士访谈或论述、就医院管理经营焦点或热点问题的特别策划、政策法规及权威信息发布、著名医学专家的从医感悟、医院管理创新、管理实务、医疗机构维权与自律、医院质量、医院评审、医院安全、医院护理、医院IT、医院药事、医院文化、医患之间、学科建设、医院与法制、医院人力资源、医院后勤、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门急诊管理、实验室管理、医院建筑、院长之声、医院采风、海外视窗等。 发行分布 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面向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医院管理工作者、医疗机构科室主任、护理管理工作者、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以及热心和关注医疗服务的各界人士。 《中国医院》杂志社办理邮购业务,自办发行。 《中国医院》在中国各地数以万计的邮局办理订阅。 《中国医院》通讯员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医学院校,他们在及时向杂志社传递本地医疗机构运营动态的同时,随时征求读者对杂志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向本地医疗机构宣传征订本刊。 《中国医院》同享、传阅率: 7~8人,月均读者总数:255600人。 编委会主任委员 曹荣桂 社长、主编 张宝库 编辑部主任、副主编 郝秀兰 法律顾问 郑雪倩 发行总监 郝秀兰(兼) 美术主管 吴亦锋 广告部经理 袁英君 网站管理 吴亦锋(兼) 编 务 赵 珊 杂志官网 www.chaj.com.cn 广告经营许可证 京宣工商广字第0056号 出 版 中国医院杂志社 印 刷 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 发 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订 阅 全国各地邮局(代号:2-743) 邮 购 中国医院杂志社 100078,北京市南三环东路27号院6号楼402室 电话:(010)87677703 传真:(010)87677705 定价:每期16.00元,全年192.00元 中国标准刊号 ISSN 1671-0592 CN11-4674/R

Lancet Psychiatry:抗精神病药减量对维持期患者的影响有了新证据

时间:2024-01-24 15:39:45

导读

本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相比于维持原剂量治疗,就改善社会功能及减少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而言,降低抗精神病药剂量在短期至中期内“未展现出任何获益”。

与此同时,减量患者的严重复发风险不仅显著升高,且升高幅度超过了可接受的界值。

 

————————

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可有效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风险,但维持期能否减量、如何减量仍有争议,一系列自然观察性研究的结果存在冲突。两个核心课题在于:

1. 获益:相比于维持原剂量,减量能否为患者带来预期中的「解脱」,尤其是社会功能更理想及药物副作用更少;

2. 风险:相比于维持原剂量,减量是否升高复发风险,尤其是严重到需要住院治疗的复发;如果风险确有升高,其幅度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研究简介

2023年9月28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 · 精神病学》的RADAR研究[1]中,研究者采用开放标签、平行组、随机对照、单盲设计,围绕抗精神病药减量对近期病情平稳的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功能及复发风险的影响展开了探讨。

研究者从英格兰19个研究中心筛选了253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复发性非情感性精神病性障碍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入减量组(126人,在医师指导下渐进、灵活减量)及对照组(127人,原则上维持原剂量),随访24个月。研究者推测,减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主要转归指标),但在短期内可能升高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复发的风险(次要转归指标)。

受试者以白人(67%)、男性(66%)、精神分裂症患者(69%)为主,平均年龄46岁(22-79岁)。研究某一时间点,减量组受试者较基线减量的中位幅度为67%(IQR 40%-100%);24个月时,这一幅度为33%(IQR 0%-67%)。针对减量组90人、对照组94人的分析显示:

 

功能

24个月时,基于79项社会功能量表评分,减量组与对照组的社会功能无显著差异(β 0.19, -1.94 ~ 2.33)。考虑新冠疫情隔离程度等因素的一系列敏感性分析未改变这一结果。

 

复发风险

24个月时,减量组32人(25%)至少出现过一次严重复发,对照组为17人(13%; OR=2.20, 95%CI 1.15-4.22),差异不仅有统计学意义,且差值超过了10%的非劣效性界值,提示减量组复发风险的升高幅度无法接受。

此外,减量组患者自基线至严重复发的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HR 2.2; 95% CI 1.2-4.0; p=0.007)。

减量组另有20人(16%)出现过不需要住院治疗的非严重复发,对照组有11人(9%)出现过此类复发。综上,减量组与对照组的复发患者比例分别为41%和22%。

严重不良事件在减量组中更常见,主要是复发入院人数更多。减量组和维持组分别有8人(5人为自然死亡)和4人死亡(2人为自然死亡)。其他次要转归,如症状严重度、生活质量、副作用量表、体重、就业情况等,两组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

RADAR研究显示,在几个月内逐渐减少抗精神病药剂量并未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减量患者的严重复发风险不仅显著升高,而且超过了10%这一可接受的界值。

尽管的确有很多减量患者没有复发,但作者指出,在改善社会功能及减少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方面,减量在短期至中期内未展现出任何获益(does not show any benefits)。这也与同期发表的评论文章[2]的标题一致:

Antipsychotic dose reduction: unclear benefits but certain risks.

 

文献索引:1. Moncrieff J, Crellin N, Stansfeld J,  et al. Antipsychotic dose reduction and discontinuation versus maintenance treatment in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and other recurrent psychotic disorders in England (the RADAR trial): an open, parallel-group,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Psychiatry. 2023 Sep 28:S2215-0366(23)00258-4. doi: 10.1016/S2215-0366(23)00258-4.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7778356.

2. Leucht S, Bighelli I, Siafis S, Schneider-Thoma J, Davis JM. Antipsychotic dose reduction: unclear benefits but certain risks. Lancet Psychiatry. 2023 Sep 28:S2215-0366(23)00308-5. doi: 10.1016/S2215-0366(23)00308-5.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7778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