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杂志

期刊简介

杂志概要 中国医疗领域的权威性期刊 《中国医院》杂志2001年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1997年6月正式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医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原“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是 中国医院协会会刊。 《中国医院》具有行业指导性和权威性,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 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强势媒体。 《中国医院》高度准确的市场定位与其一贯为读者竭诚服务的务实风格,使其成为连接相关厂商与 中国医疗机构的便捷桥梁,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使用中文出版,面向国内外发行,月刊,大16开本,内文铜版纸印刷,四封及目次、 插页彩色印刷,内文双色印刷。 杂志宗旨 创新 厚载 求实 贴近医院 服务医院 《中国医院》秉承创新、厚载、求实,贴近医院、服务医院的编辑方针,始终以读者为本,引领潮流。传播现代经营理念,报道学科重大进展,交流先进经验,发布权威信息,融导向性、先进性、学术性、权威性与实用性为一体。 《中国医院》以学术论文和实地采访报道相结合的形式,依托中国医院协会及其二十多个分会/专业委员会,聚集全国大型医院院长和医院管理专家学者,组成权威性编委会,与各省市自治区医院管理学会、协会联系紧密。其以高品质的编辑和印制质量,全面的资讯服务,成为读者十分信赖的读物。 《中国医院》的报道内容包括:医疗卫生领域权威人士访谈或论述、就医院管理经营焦点或热点问题的特别策划、政策法规及权威信息发布、著名医学专家的从医感悟、医院管理创新、管理实务、医疗机构维权与自律、医院质量、医院评审、医院安全、医院护理、医院IT、医院药事、医院文化、医患之间、学科建设、医院与法制、医院人力资源、医院后勤、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门急诊管理、实验室管理、医院建筑、院长之声、医院采风、海外视窗等。 发行分布 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面向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医院管理工作者、医疗机构科室主任、护理管理工作者、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以及热心和关注医疗服务的各界人士。 《中国医院》杂志社办理邮购业务,自办发行。 《中国医院》在中国各地数以万计的邮局办理订阅。 《中国医院》通讯员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医学院校,他们在及时向杂志社传递本地医疗机构运营动态的同时,随时征求读者对杂志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向本地医疗机构宣传征订本刊。 《中国医院》同享、传阅率: 7~8人,月均读者总数:255600人。 编委会主任委员 曹荣桂 社长、主编 张宝库 编辑部主任、副主编 郝秀兰 法律顾问 郑雪倩 发行总监 郝秀兰(兼) 美术主管 吴亦锋 广告部经理 袁英君 网站管理 吴亦锋(兼) 编 务 赵 珊 杂志官网 www.chaj.com.cn 广告经营许可证 京宣工商广字第0056号 出 版 中国医院杂志社 印 刷 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 发 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订 阅 全国各地邮局(代号:2-743) 邮 购 中国医院杂志社 100078,北京市南三环东路27号院6号楼402室 电话:(010)87677703 传真:(010)87677705 定价:每期16.00元,全年192.00元 中国标准刊号 ISSN 1671-0592 CN11-4674/R

护理个案报告书写细则全面解析

时间:2024-07-24 09:54:57

前言

将临床上具有“新、奇、特”特性的病例,以及“标准、创新、有效”的护理方法,通过精准的文字描述,形成具有深度和实践价值的个案,是每位护理工作者应当掌握的重要技能。

那么,如何构建护理个案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又如何进行质量评价呢?以下将进行详细阐述。

一、个案选题与摘要

具体内容

  1. 选题:应简明、醒目,能够准确反映个案报告的核心主题,建议长度不超过20个字。

  2. 摘要:需简明扼要,全面概括个案报告的要点,同时体现患者的结局与治疗成效。

  3. 主题词:使用符号“;”进行分隔。

  4. 前言:简明阐述选择此个案的原因与意义,为读者提供背景信息。

评价标准

  1. 题目应突出个案主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体现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2. 摘要需简洁明了,完整包含患者诊疗的关键信息,且过程描述清晰。

  3. 应提供英文摘要,以扩大报告的国际影响力。

  4. 前言表述应思维严谨,紧扣主题,并包含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以支持选题的重要性。

二、病例介绍

具体内容

  1. 住院志与首次病程记录:详细记录患者的入院情况和初步诊断。

  2. 治疗经过:概述患者入院后的治疗过程。

  3. 效果:总结入院后到书写个案时的治疗与护理效果。

评价标准

  1. 病例介绍应涵盖一般资料、入院诊断、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用药史、过敏史等关键信息。

  2. 简要概括患者入院后的治疗经过,确保信息完整且条理清晰。

  3. 清晰概括患者从入院到个案书写时的治疗与护理效果,体现护理工作的价值。

三、个案的真实性评价

具体内容

(一)疾病病症的评估

  1. 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人口学信息等基础数据。

  2. 患者的主诉、疾病症状与体征、现病史、既往史、用药史、过敏史等详细信息。

  3. 问诊与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从头至脚不遗漏。

  4. 专科检查与检验:重点关注与疾病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验、病理结果等。

  5. 入院诊断及其诊断依据或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

  6. 专科查体与护理评估:根据疾病诊断,对患者进行专科查体,并开展专项护理评估。

(二)健康状况评估:全面评估患者当前的健康状况,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饮食、营养、二便、皮肤、口腔、肌力、活动度、语言行为、心理健康、社会关系与支持等多个方面。

(三)生理功能评估:涵盖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代谢系统、生殖系统以及电解质、酸碱、体液平衡等全面评估。

(四)自理能力评估:采用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CF)进行评估,包括认知功能、吞咽功能、躯体活动和移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感觉功能(听力、视力、感觉)、排泄功能、交流功能等。

(五)并发症风险评估:评估疾病可能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如心衰、肾衰等,以及患者卧床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如DVT、肺炎、压力性损伤、关节僵硬、营养不良、泌尿系统感染、膀胱功能障碍等。

评价标准

  1. 进行全面健康评估,使用高级健康评估模型,准确评估疾病症状体征、健康状况、生理功能、ICF自理能力、风险并发症等多个方面。

  2. 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重点健康/护理问题,使用信效度高的专项评估工具或量表进行深入评估。

  3. 融合临床指标,运用诊疗指南或其他循证证据,将患者的症状体征、临床各项指标、检查检验结果等核心内容综合分析,体现护理的整体性和专业性。

护理诊断

具体内容

  1. 提出健康问题或护理诊断(P),确保符合医学标准,并能反映推理、思考和判断过程。

  2. 分析健康问题或护理诊断的源头,对问题进行排序,反映健康问题的急缓主次。

  3. 针对相关因素(E)进行内因外因分析,综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体查、各项检查检验结果等资料作为诊断依据。

评价标准

  1. 按照医学标准确定健康问题或护理诊断(P),要求符合ICD-10、ICF、指南或教科书,并运用诊疗指南或循证证据作为支撑。

  2. 正确提出患者现存及潜在的健康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排序和分析。

  3. 综合患者症状体征、体查、检查检验结果等资料进行诊断依据分析(S)。

护理目标与计划

具体内容

  1. 通过医疗护理对患者的整体评估,制定医护共同决策下的治疗/护理干预计划,包括药物与非药物疗法计划、康复训练计划、健康教育计划、延续护理计划等。

  2. 涉及跨专科合作问题时,计划请医疗会诊以及护理会诊。

评价标准

  1. 护理目标与计划应体现诊疗和护理的重点,过程完整连续,设定科学合理且符合专业特点。

  2. 积极与医疗会诊人员沟通并采纳护理会诊意见。

  3. 按照首要、次要原则对解决健康问题的顺序进行排序。

治疗与护理措施

具体内容

  1. 真实再现医嘱与临床诊疗服务全过程,描述患者入院后的治疗经过与护理过程,并提供重要时间节点的医嘱、护嘱、护理记录单等作为佐证。

  2. 措施应具有科学性与人文关怀,注重医护患三方沟通过程,并关注照顾者心理负荷与患者家庭的整体状况。

  3. 措施应具有个体性与针对性,与护理问题呼应且与目标一致,体现辨证施护和可操作性。

评价标准

  1. 清晰真实展现患者在重要时间节点上的医嘱、护嘱、护理记录单等内容。

  2. 梳理医疗护理干预的重点,包含多学科合作和医护一体化内容,并明确护理剂量。

  3. 护理措施应具有个性化、规范化特征,证据充分且可操作性强。

  4. 对于疑难复杂问题,能结合最新文献与指南合理运用证据资料。

  5. 措施全过程应体现管床护士的解决问题能力、合作沟通与协调能力。

  6. 清晰描述干预或治疗措施以及干预后的临床状况。

患者结局与护理成效

具体内容

  1. 呈现患者的临床转归情况。

  2. 对护理诊断进行结局评价,用真实可信的数据动态显示干预前后效果的变化。

  3. 体现对负性结局的横向分析(如不良事件、疾病并发症等)。

评价标准

  1. 清晰呈现患者的临床转归情况。

  2. 围绕健康问题及干预措施动态评价护理结局,并适当使用图表或视频展示结果。

  3. 发现并描述不良反应或意外事件,并提出可借鉴的建议。

出院随访

具体内容

涉及随访与延续护理的相关计划和实施情况。

评价标准

  1. 进行持续的追踪随访工作。

  2. 为患者链接相关的延续照护资源,如申请长期护理险、跟踪社区延续服务等。

四、讨论与反思

具体内容

  1. 启发:探讨个案护理过程中的新发现、新思考。

  2. 反思:分析护理实践中的不足与改进空间。

  3. 讨论:就个案中的关键问题与同行进行交流与探讨。

评价标准

  1. 体现护理实践中的深入反思,分析应具有深度。

  2. 个案应具有启发性和特色,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五、参考资料与循证依据

具体内容

  1. 相关的循证证据:提供支持个案护理决策的科学依据。

  2. 引用的参考文献:列出个案报告中引用的所有文献资料。

评价标准

  1. 文献查证应系统、有条理,且参考文献内容与个案紧密相关。

  2. 参考资料与引证文献均应来自近五年国内外核心期刊,也可适当引用专家建议。

总结

书写护理个案报告时,需注意图表文字清晰、简明平实,易于理解;报告内容应系统分明、前后连贯;能突出重点,并体现循证思维。通过精心构建和细致评价,确保护理个案报告的质量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