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杂志

期刊简介

杂志概要 中国医疗领域的权威性期刊 《中国医院》杂志2001年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1997年6月正式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医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原“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是 中国医院协会会刊。 《中国医院》具有行业指导性和权威性,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 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强势媒体。 《中国医院》高度准确的市场定位与其一贯为读者竭诚服务的务实风格,使其成为连接相关厂商与 中国医疗机构的便捷桥梁,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使用中文出版,面向国内外发行,月刊,大16开本,内文铜版纸印刷,四封及目次、 插页彩色印刷,内文双色印刷。 杂志宗旨 创新 厚载 求实 贴近医院 服务医院 《中国医院》秉承创新、厚载、求实,贴近医院、服务医院的编辑方针,始终以读者为本,引领潮流。传播现代经营理念,报道学科重大进展,交流先进经验,发布权威信息,融导向性、先进性、学术性、权威性与实用性为一体。 《中国医院》以学术论文和实地采访报道相结合的形式,依托中国医院协会及其二十多个分会/专业委员会,聚集全国大型医院院长和医院管理专家学者,组成权威性编委会,与各省市自治区医院管理学会、协会联系紧密。其以高品质的编辑和印制质量,全面的资讯服务,成为读者十分信赖的读物。 《中国医院》的报道内容包括:医疗卫生领域权威人士访谈或论述、就医院管理经营焦点或热点问题的特别策划、政策法规及权威信息发布、著名医学专家的从医感悟、医院管理创新、管理实务、医疗机构维权与自律、医院质量、医院评审、医院安全、医院护理、医院IT、医院药事、医院文化、医患之间、学科建设、医院与法制、医院人力资源、医院后勤、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门急诊管理、实验室管理、医院建筑、院长之声、医院采风、海外视窗等。 发行分布 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面向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医院管理工作者、医疗机构科室主任、护理管理工作者、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以及热心和关注医疗服务的各界人士。 《中国医院》杂志社办理邮购业务,自办发行。 《中国医院》在中国各地数以万计的邮局办理订阅。 《中国医院》通讯员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医学院校,他们在及时向杂志社传递本地医疗机构运营动态的同时,随时征求读者对杂志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向本地医疗机构宣传征订本刊。 《中国医院》同享、传阅率: 7~8人,月均读者总数:255600人。 编委会主任委员 曹荣桂 社长、主编 张宝库 编辑部主任、副主编 郝秀兰 法律顾问 郑雪倩 发行总监 郝秀兰(兼) 美术主管 吴亦锋 广告部经理 袁英君 网站管理 吴亦锋(兼) 编 务 赵 珊 杂志官网 www.chaj.com.cn 广告经营许可证 京宣工商广字第0056号 出 版 中国医院杂志社 印 刷 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 发 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订 阅 全国各地邮局(代号:2-743) 邮 购 中国医院杂志社 100078,北京市南三环东路27号院6号楼402室 电话:(010)87677703 传真:(010)87677705 定价:每期16.00元,全年192.00元 中国标准刊号 ISSN 1671-0592 CN11-4674/R

Circulation:健康的睡眠评分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呈负相关

时间:2024-12-03 15:56:44

《筑梦者之李开复忏悔录》记录了李开复在患淋巴癌、康复之后的生命历程。

李开复坦言,自己曾经把睡眠作为对时间的浪费。患病之前的他,总是想办法利用其他人还在睡觉的时候,来完成一些工作,以此来提醒和督促周围的人,抓紧时间去工作。

生病以后,才深深体会到,“生命重要,健康和生命是一样重要的”。

研究背景

健的睡眠方式对身体健康极为重要。心力衰竭影响着全世界2600万人,新证据表明,各种睡眠问题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关。

美国杜兰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40余万参与人员开展调查研究,随访时间超10年,以统计睡眠习惯与突发性心力衰竭风险的关系。新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了Circulation杂志上,题目为《Adherence to a Healthy Sleep Pattern and Incident Heart Failure: A Prospective Study of 408802 UK Biobank Participants》。

Circulation:健康的睡眠评分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呈负相关

研究方法及结果

先前的研究建立并验证了一个健康睡眠模式,它包含了5种不同的睡眠行为,在两个独立的队列中证明与冠心病的低风险相关。

在本研究中,前瞻性地研究了5种健康的睡眠方式与心力衰竭风险之间的关系。

英国生物库招募年龄在37-73岁的参与者(502505名),排除基线时有心力衰竭和睡眠行为信息缺失的参与者,总计408802名参与者。

研究人员根据作息类型、睡眠时长、失眠、打鼾和白天极度困倦等因素对健康的睡眠方式进行综合评分。

睡眠时长被分为3组:短(<7小时/天)、推荐(7-8小时/天)和延长(>8小时/天)。

5种健康的睡眠因素被定义为:

 (1)早起;

 (2)睡眠时间7-8小时/天;

 (3)从未/很少或有时出现失眠症状;

 (4)不打鼾;

 (5)白天没有过度嗜睡(“从不/很少”或“有时”)。

符合一项健康的睡眠方式得1分,不符合则为0分,即满分5分(睡眠方式健康),低0分。

研究人员通过构建三种模型,发现健康的睡眠评分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呈负相关。

在包含调整因素多(包含年龄、种族、性别、饮酒量、吸烟状况、体育锻炼、久坐时间、糖尿病,高血压,抗高血压药、遗传风险等等)的模型3中,研究人员发现,与不健康(0-1分)睡眠方式的人相比,评分为2分、3分和4分的人,心力衰竭的风险分别降低了15%、28%和38%;而睡眠模式健康(5分)的人,心力衰竭的风险降低了42%。

此外,不同睡眠行为对心力衰竭风险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早起、每天睡7-8小时、没有频繁的失眠、不打鼾和白天没有频繁嗜睡,分别可降低心力衰竭风险8%、12%、17%、3%和34%。

Circulation:健康的睡眠评分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呈负相关

总结

该研究表明坚持健康的睡眠模式与较低的心脏衰竭风险相关,独立于传统的风险因素。研究结果强调了整体睡眠行为在预防心力衰竭方面的潜在重要性。

什么 “张朝阳4小时休息法”、“少睡一小时,人生多活1/24”……都是片面的工作休息观念,只有保持健康的睡眠方法,才可能减少包括心力衰竭在内的多种疾病发生风险。

最后,分享几条台湾辅仁大学心理系助理教授陈建铭在《给工作忙碌者的睡眠建议》一文中给朋友们的睡眠建议:

1.维持生物钟,固定作息时间。

2.规律运动。

3.睡前降低亮度,起床后照射日光。

4.睡前6小时勿饮用咖啡等刺激性饮品。

5.不以酒助眠。

6.谨慎使用安眠药。

7.每晚维持舒适的睡眠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