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杂志

期刊简介

杂志概要 中国医疗领域的权威性期刊 《中国医院》杂志2001年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1997年6月正式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医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原“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是 中国医院协会会刊。 《中国医院》具有行业指导性和权威性,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 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强势媒体。 《中国医院》高度准确的市场定位与其一贯为读者竭诚服务的务实风格,使其成为连接相关厂商与 中国医疗机构的便捷桥梁,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使用中文出版,面向国内外发行,月刊,大16开本,内文铜版纸印刷,四封及目次、 插页彩色印刷,内文双色印刷。 杂志宗旨 创新 厚载 求实 贴近医院 服务医院 《中国医院》秉承创新、厚载、求实,贴近医院、服务医院的编辑方针,始终以读者为本,引领潮流。传播现代经营理念,报道学科重大进展,交流先进经验,发布权威信息,融导向性、先进性、学术性、权威性与实用性为一体。 《中国医院》以学术论文和实地采访报道相结合的形式,依托中国医院协会及其二十多个分会/专业委员会,聚集全国大型医院院长和医院管理专家学者,组成权威性编委会,与各省市自治区医院管理学会、协会联系紧密。其以高品质的编辑和印制质量,全面的资讯服务,成为读者十分信赖的读物。 《中国医院》的报道内容包括:医疗卫生领域权威人士访谈或论述、就医院管理经营焦点或热点问题的特别策划、政策法规及权威信息发布、著名医学专家的从医感悟、医院管理创新、管理实务、医疗机构维权与自律、医院质量、医院评审、医院安全、医院护理、医院IT、医院药事、医院文化、医患之间、学科建设、医院与法制、医院人力资源、医院后勤、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门急诊管理、实验室管理、医院建筑、院长之声、医院采风、海外视窗等。 发行分布 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面向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医院管理工作者、医疗机构科室主任、护理管理工作者、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以及热心和关注医疗服务的各界人士。 《中国医院》杂志社办理邮购业务,自办发行。 《中国医院》在中国各地数以万计的邮局办理订阅。 《中国医院》通讯员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医学院校,他们在及时向杂志社传递本地医疗机构运营动态的同时,随时征求读者对杂志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向本地医疗机构宣传征订本刊。 《中国医院》同享、传阅率: 7~8人,月均读者总数:255600人。 编委会主任委员 曹荣桂 社长、主编 张宝库 编辑部主任、副主编 郝秀兰 法律顾问 郑雪倩 发行总监 郝秀兰(兼) 美术主管 吴亦锋 广告部经理 袁英君 网站管理 吴亦锋(兼) 编 务 赵 珊 杂志官网 www.chaj.com.cn 广告经营许可证 京宣工商广字第0056号 出 版 中国医院杂志社 印 刷 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 发 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订 阅 全国各地邮局(代号:2-743) 邮 购 中国医院杂志社 100078,北京市南三环东路27号院6号楼402室 电话:(010)87677703 传真:(010)87677705 定价:每期16.00元,全年192.00元 中国标准刊号 ISSN 1671-0592 CN11-4674/R

冬季高发!儿童中耳炎如何预防?

时间:2025-01-16 11:32:46

每年冬季,儿童急性中耳炎的发病率都会显著上升。这个季节,孩子们更容易感冒,而咽鼓管功能又尚未发育完善,因此感冒后细菌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诱发急性中耳炎。此外,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等也会导致咽鼓管功能不良,从而增加患病风险。最近的研究数据显示,大约80%的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至少会经历一次急性中耳炎,其中以6个月到4岁的婴幼儿最为高发。这不仅与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有关,也和他们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在幼儿园等集体场所,一旦有孩子患病,很容易引起交叉感染。所以,家长在这个季节要特别关注孩子耳朵的健康,警惕急性中耳炎的发生。

二、病因与症状表现

1. 病因

儿童急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因包括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病毒感染则通常为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侵入中耳,其中之一是咽鼓管途径。当儿童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时,病原体可以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感染。此外,腺样体肥大也会阻塞咽鼓管,导致中耳积液,增加中耳炎的风险。

2. 症状

儿童急性中耳炎的症状表现得较为典型,但也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常见症状包括耳痛、发热、听力下降和耳道流脓。具体来说,婴幼儿常表现为抓耳、哭闹、拒奶、发热;年长儿能自述耳痛、耳鸣、听力下降,但程度上有所不同。如果出现高热和重度耳痛,往往提示病情较重,需要及时就医。

三、医学诊断与治疗对策

1. 医学诊断

要确诊儿童是否患上急性中耳炎,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出现以下典型症状:严重耳痛,尤其是夜间更为明显;听力下降;耳朵流出分泌物;发热;以及幼儿的抓耳行为等。然而,这些症状并非绝对,有些孩子可能因为年龄太小,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因此,及时带孩子看医生,接受专业的医学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医生通常会采用耳镜检查和听力测试等手段来确诊。有时可能还需要进行鼓膜穿刺或鼓室图来进一步确定病情。只有确诊后,才能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 治疗对策

急性中耳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抗生素治疗,这是对付细菌感染的必要措施。常用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如果患儿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其他类别如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其次是止痛处理,局部可用酚甘油滴耳,全身可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疼痛。对于四岁以上的孩子,还可以考虑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黏膜肿胀。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建议鼓膜切开术以引流积液,特别是当积液严重影响听力或引起其他并发症时。在任何情况下,家长都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完成整个疗程的药物,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同时也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恶化趋势立即复诊。

四、家庭护理与预防措施

1. 家庭护理

在家里照顾患有急性中耳炎的孩子时,舒适度和清洁度至关重要。首先,确保孩子有足够的休息,鼓励多喝水,这有助于缓解喉咙干燥及促进体内排毒。其次,适当抬高床头可以帮助减轻耳朵的不适感。对于疼痛管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适量的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但务必遵守剂量说明以避免过量。如果孩子抱怨耳痛剧烈,可以用温暖的毛巾轻轻敷在患侧头部,但注意不要过热以免烫伤皮肤。保持耳部干燥非常重要,洗澡后应仔细擦干耳朵周围的水分,避免潮湿环境促进细菌生长。另外,定期清洁孩子的外耳道,但切勿让任何物体深入耳道内部,以防损伤鼓膜造成更大伤害。最后,监测体温变化并适时采取降温措施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总之,通过细心照料和合理护理,可以帮助孩子更快地恢复健康。

2. 预防措施

预防儿童急性中耳炎需要从增强机体免疫力开始。首先,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和均衡饮食至关重要。这不仅能提升身体整体的抵抗力,还能促进健康成长。其次,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更要彻底清洗双手,以减少病菌传播的机会。避免让孩子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增加感染风险。定期接种疫苗同样关键,例如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可以有效降低特定病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几率。最后,在寒冷季节里注意保暖,特别是对头部和耳朵部位的防护工作要做好,防止冷空气直接刺激这些敏感区域引发疾病。通过上述方法的综合应用,我们可以大大降低孩子患上急性中耳炎的可能性。

五、潜在并发症与注意事项

1. 潜在并发症

儿童急性中耳炎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是鼓膜穿孔,这会导致耳朵持续流脓,增加感染风险。此外,中耳内的炎症和积液如果压迫邻近组织,还可能引起听力损失甚至永久性耳聋。更严重的是,炎症有可能扩散到骨骼,引发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或者通过血液传播至其他器官,如脑膜炎和脑脓肿,这些情况都需要紧急医疗干预。因此,家长对孩子的任何耳部不适都不应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

2. 注意事项

在儿童急性中耳炎的治疗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点需要特别注意。首先,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完成整个疗程的药物治疗,即使症状似乎已经消失也不能擅自停止用药。这是因为残留的细菌可能导致病情复发或产生抗药性。其次,在治疗期间和之后一段时间内,保持孩子的耳部干燥非常重要。洗澡或游泳时尽量戴上耳塞或浴帽以防水分进入中耳。最后,定期复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以便医生评估恢复情况并做出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