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杂志概要 中国医疗领域的权威性期刊 《中国医院》杂志2001年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1997年6月正式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医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院协会(原“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是 中国医院协会会刊。 《中国医院》具有行业指导性和权威性,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 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强势媒体。 《中国医院》高度准确的市场定位与其一贯为读者竭诚服务的务实风格,使其成为连接相关厂商与 中国医疗机构的便捷桥梁,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使用中文出版,面向国内外发行,月刊,大16开本,内文铜版纸印刷,四封及目次、 插页彩色印刷,内文双色印刷。 杂志宗旨 创新 厚载 求实 贴近医院 服务医院 《中国医院》秉承创新、厚载、求实,贴近医院、服务医院的编辑方针,始终以读者为本,引领潮流。传播现代经营理念,报道学科重大进展,交流先进经验,发布权威信息,融导向性、先进性、学术性、权威性与实用性为一体。 《中国医院》以学术论文和实地采访报道相结合的形式,依托中国医院协会及其二十多个分会/专业委员会,聚集全国大型医院院长和医院管理专家学者,组成权威性编委会,与各省市自治区医院管理学会、协会联系紧密。其以高品质的编辑和印制质量,全面的资讯服务,成为读者十分信赖的读物。 《中国医院》的报道内容包括:医疗卫生领域权威人士访谈或论述、就医院管理经营焦点或热点问题的特别策划、政策法规及权威信息发布、著名医学专家的从医感悟、医院管理创新、管理实务、医疗机构维权与自律、医院质量、医院评审、医院安全、医院护理、医院IT、医院药事、医院文化、医患之间、学科建设、医院与法制、医院人力资源、医院后勤、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门急诊管理、实验室管理、医院建筑、院长之声、医院采风、海外视窗等。 发行分布 传播中国医院信息的主流期刊 《中国医院》面向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医院管理工作者、医疗机构科室主任、护理管理工作者、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以及热心和关注医疗服务的各界人士。 《中国医院》杂志社办理邮购业务,自办发行。 《中国医院》在中国各地数以万计的邮局办理订阅。 《中国医院》通讯员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医学院校,他们在及时向杂志社传递本地医疗机构运营动态的同时,随时征求读者对杂志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向本地医疗机构宣传征订本刊。 《中国医院》同享、传阅率: 7~8人,月均读者总数:255600人。 编委会主任委员 曹荣桂 社长、主编 张宝库 编辑部主任、副主编 郝秀兰 法律顾问 郑雪倩 发行总监 郝秀兰(兼) 美术主管 吴亦锋 广告部经理 袁英君 网站管理 吴亦锋(兼) 编 务 赵 珊 杂志官网 www.chaj.com.cn 广告经营许可证 京宣工商广字第0056号 出 版 中国医院杂志社 印 刷 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 发 行 国内: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订 阅 全国各地邮局(代号:2-743) 邮 购 中国医院杂志社 100078,北京市南三环东路27号院6号楼402室 电话:(010)87677703 传真:(010)87677705 定价:每期16.00元,全年192.00元 中国标准刊号 ISSN 1671-0592 CN11-4674/R
高血压患者夏季健康指南
时间:2025-07-08 14:48:43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高温高湿的环境如同无形的压力测试机,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血压波动。如何在这一特殊季节里稳住健康防线?以下从饮食、运动、生活细节三大维度,为高血压患者定制科学且实用的夏季生存指南。
一、舌尖上的降压密码:盐与钾的平衡术
夏季出汗量增加,钠钾流失加剧,高血压患者的饮食需像精密天平般调控。每日盐摄入量应严格控制在6克以内(约一啤酒瓶盖),但数据显示,我国部分地区实际摄入量高达25-50克,相当于每天吞下4-8瓶盖的盐。建议用天然香料替代含钠调味品,如柠檬汁、花椒等,既能提鲜又可减少"隐形盐"的偷袭。
补钾则是另一把钥匙——深色蔬菜(如菠菜、苋菜)应占每日蔬菜摄入量的50%以上,搭配香蕉、紫菜等富钾食材,能像海绵般吸收多余钠离子。但肾功能不全者需警惕:补钾过量可能引发高钾血症,这类人群需定期监测指标,如同汽车保养时检查机油状态。
二、运动场上的温柔革命:避开高温"雷区"
当气温超过32℃且湿度达60%时,人体散热效率下降30%,运动时核心体温可能如失控的水银柱般飙升。建议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低强度运动,如太极或水中步行,强度以能完整说话为度。
特别提醒:雨季气压变化会使血管如同被反复挤压的橡皮管,建议随身携带便携式血压计,运动前后各测量一次。若收缩压超过180mmHg或出现头晕目眩,应立即启动"紧急避险"模式——停止活动并转移至阴凉处。
三、昼夜节律的微调策略:从睡眠到饮水的精细化管理
夏季昼长夜短易导致睡眠碎片化,而每少睡1小时,次日收缩压平均上升2mmHg。建议采用"22度法则":将卧室温度设定在22℃左右,配合蚕丝材质寝具,这种天然蛋白纤维的导热性能堪比微型空调管道。
饮水方面需掌握"少量多次"原则,每小时饮用100-150ml(约半杯水),避免一次性大量补水造成血液稀释。可观察尿液颜色判断 hydration 状态:理想状态应如淡柠檬汁,若接近苹果汁的深黄色则提示脱水。
四、情绪降温的隐藏技巧:环境与心理的双重缓冲
高温易诱发"气象烦躁症",研究显示,气温每升高1℃,急诊室高血压相关就诊量增加5%。推荐"三分钟冷却法":将手腕置于流动冷水下冲洗,利用动脉浅表部位快速散热,效果如同给过热的引擎浇灌冷却液。
室内可布置绿植墙或蓝色系装饰,视觉温度能降低2-3℃。每周三次的冥想练习,则像为大脑安装"稳压器",每次15分钟即可使应激激素水平下降27%。
这个夏天,高血压患者的健康防线需要构筑在每日生活的细节里。从控制盐量到科学补水,从择时运动到情绪管理,每个环节都像精密钟表的齿轮,唯有协同运转,才能让血压指针稳定在绿色区间。记住:最有效的养生不是轰轰烈烈的改变,而是将专业建议转化为润物无声的生活习惯。